在不断演进的加密与区块链世界里,经济学和哲学的观点常常能为某些趋势为何兴起提供新的视角。经济学家 Oliver Beige 在 X 上的一条帖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激发了我思考这些观点如何直接应用到 meme 代币上。Beige 主张我们正见证一种从通过私人商品(如豪车或名牌包)进行的地位消费,向公共品转移的趋势——在后者中,你可以展现地位,同时让他人来承担费用。
简单来说,地位消费基本上就是为展示你的财富或社会地位而花钱。私人商品是只有你享受的东西,比如一块名表。而公共品则是不可排他且非竞争性的——想想公园或开源软件——人人可受益,但成本由多人分担。
Beige 的核心洞见是什么?在公共品情境下,你通过资助社区项目等行为来传递地位信号,同时让他人为其价值或维护做出贡献。这一点与 meme 代币深度共振。在 meme coin 场景中,持有或推广一个代币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收益;这是一种在去中心化社区中的公开展示。当你买入像 Dogecoin 这样病毒式走红的 meme,或较新的 PEPE,你其实是在向别人展示你对加密文化的敏锐度。炒作在 X 或 Telegram 等平台上公开形成,社区推动造成价值上涨——本质上,其他人通过参与和投资“买单”。
这种转变解释了为何 meme 代币会迅速爆红。传统投资可能是私人性的(你的股票组合),但 meme 代币依赖的是公共性的传播。你发帖秀出盈利、参与空投,或参与 DAO 决策,同时代币的价值因为集体努力而上升。这是被放大的地位信号:你不仅仅是富有;你是更大事物的一部分,而网络效应让其他人不断放大你的地位。
深入该帖的一段回复,有人提到哲学家 Hanno Sauer 的著作《Klasse》,探讨阶级与地位动态。虽然评论者持保留态度,但这凸显了这些想法如何渗入学术界及更广领域。Beige 机智地回应道:“这是学术外溢(academic overspill)”,强调理论概念如何泄露到现实应用中——比如区块链。
对区块链从业者而言,这意味着 meme 代币不只是笑话;它们是一种新的社会资本形式。为了丰富你的知识库,可以思考像 Gitcoin 这类平台上的公共品资助项目如何体现这一点。捐赠者既能表达美德信号,社区也能从开源工具中获益。
如果你在构建或投资 meme 代币,顺应这种公共性。创建鼓励共享参与的叙事——例如游戏化的空投或社区驱动的艺术项目。这不仅能通过自然分享提升 SEO,还与 Beige 描述的更广泛趋势相一致。
想了解更多?查看原帖: X,看看这些经济学转变如何可能影响下一波 meme 热潮。像往常一样,保持信息灵通并在这个快节奏领域中 DY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