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叙事像季节一样来去匆匆,但有些变化预示着行业运作方式的更深层转变。最近在 X(前身为 Twitter)上,业界几位重要人物之间的一段互动就很好地捕捉了这种变化。DeFiance Capital 的 CEO 与 CIO Arthur Cheong 指出热点话题消退得有多快:“我们的行业在经历不同叙事的速度持续加快。一年前几乎在每个会议和行业研究中都会提到的一些热门叙事,如今几乎没人再提了。记得 BTCFi、DePin、LSDs 吗?”
DeFiance Capital 的 Kyle 则给出了直白的现实检验:“the only narrative is are u a good business and are you launching a token for exit liquidity or for genuine usage.” 这句简单的话直指当下加密世界的核心,尤其是在我们迈入 2025 年的今天。
对新入场的人来说,我们来把这件事拆开讲清楚。加密领域的“叙事”基本上就是推动投资和开发的大故事或趋势——比如 Bitcoin Finance(BTCFi),旨在把类似 DeFi 的特性带到比特币上;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DePin),关注区块链驱动的现实世界基础设施;或 Liquid Staking Derivatives(LSDs),允许你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同时进行 staking。这些概念一年前在讨论、座谈和报告中无处不在,但现在呢?几乎听不到声响。行业变化太快,今天看似革命性的东西到明天就可能显得过时。
Kyle 的观点颠覆了这种追逐下一波叙事的心态。真正的问题不是追逐下一个花哨的概念,而是项目是否在做一门稳健的生意。他们是在创造持久价值,还是仅仅通过代币进行炒作以便套现?“exit liquidity” 在加密圈是指主要通过发行代币为早期投资者或创始人提供一个轻松套现的途径,往往把散户留在接盘的位置。与之相对的是“genuine usage”,即代币在运行中的生态里有真实的用途——比如促进交易、治理或作为奖励机制。
这点与我们在 Meme Insider 关注的 meme token 世界尤其契合。meme coin 的爆发多靠炒作和社区氛围,但很多都是标准的 exit liquidity 操作:用梗和营销拉高价格,然后抛售。想想那些无数的狗主题代币,一波涨一波跌。但随着市场成熟,能存活下来的反而是那些增加了实际效用的项目——也许是与 DeFi 协议整合、做游戏化应用,或是培养真正的社区。把代币当成增长工具而不是快进快出的项目,才是能留下来的那类。
把视角放到更广泛的区块链趋势上也能看出端倪。随着监管审查加强、投资者变得更精明,空洞的叙事已不再奏效。那些曾经围绕 DePin 喧嚣的会议,现在更多在剖析 tokenomics:代币是否能增值?有没有 product-market fit?这是一个成熟的信号,说明实质性胜过投机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点。对 Kyle 帖子的回复里既有赞同也有玩世不恭的声音。有人感慨道:“sad truth tbh this cycle we have seen so many extractors than actual builders tbh。”另一个人抛出了难题:“true but how do you actually tell early if a token is designed for real usage or just exit liquidity in disguise?” 早期识别两者的差别对任何想涉足 meme token 或任意加密项目的人都至关重要。实用建议?查团队的过往记录、寻找透明的路线图,并观察是否存在超越交易量的真实用户采用。
在 Meme Insider 跟踪这些变化时,很明显 Kyle 所强调的叙事将会持续存在。对区块链从业者而言,这是一个把焦点放在创造真实价值上的号召。无论你是开发者、投资者还是只是好奇者,把优先级放在真实效用而非噱头上,可能正是你在这个不断演进的领域中所需的竞争优势。敬请关注我们更多关于 meme token 如何适应变化的见解——或者查看我们的知识库,深入了解 tokenomics 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