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toly Yakovenko,Solana Labs 的联合创始人 —— 以对区块链技术直言不讳著称 —— 在 X 上抛出了一条引发加密社区热议的观点。在一条获得超过 82,000 次浏览的帖子中,他写道:“我的相反观点:跨境 B2B 后端加密结算是在未来 3–5 年内唯一会走向主流的东西,但它将会非常巨大。”
这里把话讲清楚,方便没深度研究的人理解。跨境 B2B(企业对企业)结算指的是公司如何处理国际间的支付。传统上,这涉及诸如 SWIFT 等缓慢且昂贵的系统,银行通过电汇并处理货币兑换。Yakovenko 的押注是,像稳定币和区块链支付通道这样的加密技术将彻底改变这一幕后流程,使其更快、更便宜。之所以称为“后端”,是因为这并非华丽的面向消费者的应用,而是驱动全球贸易的基础管道。
为什么说是“相反”的观点?因为加密热潮经常聚焦面向消费者的东西:NFTs、DeFi 应用,或者那些一夜爆火的 meme 代币。Yakovenko 的看法是,尽管这些可能会持续,但真正的爆发将来自企业级的支付采用。至于“巨大”——我们在谈论可能转移到加密通道的数万亿美元全球贸易规模,这可能会提振像 Solana 这样的网络——它为高速、低成本交易而构建。
社区反应:从看空玩笑到 meme 代币推广
这条帖子引发了各种反应,超过 130 条回复,从怀疑到支持都有。Helius Labs 的 Mert 打趣回复道,“你能别总是发看空内容了吗,我怎么买得起婚礼啊”,强调了 Yakovenko 的现实主义可能会让很多人期望的牛市氛围受影响。
Base 的开发者 Jesse Pollak 乐观反驳道:“这似乎是对所有那些努力把世界上链的了不起的构建者和创作者的悲观看法——我觉得你错了。” 他甚至引用了自己相反的看法,认为应用和内容会更早走向主流。
有回复称这不过是“13 年前的 Ripple 叙事”,指的是 Ripple(XRP)长期以来将自己定位为跨境支付解决方案的做法。Yakovenko 简短回应了一个 “Ironically”,在承认这一点的同时坚持自己的预测。
Fishy Catfish 则发来 “My bags are packed”,并配上一张图示,展示了使用 Chainlink 的 CCIP 在现实世界中用澳大利亚稳定币对换香港 CBDC 的跨境结算示例。
这张图强调了 Yakovenko 的观点:像 Chainlink 这样的项目已经在实现安全、合规的跨链转移,这可能会实现大规模扩展。
将其与 Solana 上的 Meme 代币联系起来
在 Meme Insider,我们非常关注 meme 代币的狂野世界,而 Solana 因其速度和低费用一直是这一领域的温床。但 Yakovenko 的预测提出了疑问:如果主流采用集中在后端,那么像狗狗币类和病毒式项目这样的前端乐趣意味着什么?
积极的一面是,繁荣的结算层可能意味着为基于 Solana 的 meme 提供更多流动性和基础设施。更快、更便宜的全球支付可能会吸引更多用户进入生态系统,间接推动 meme 代币交易。
一些回复甚至把话题转向了 meme。用户 @awildsother 建议在 XRP 上囤 $PBM,讽刺性地呼应了对 Ripple 的提及,并配了一张《华尔街之狼》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拿着花生小人形象的表情包——大概是在暗指 “Peanut Butter Money” 或类似概念。
与此同时,@davor_sattler 推广了 Solana 上的 $OOBE,称其为“game changer”,并分享了一张关于其 AI 层功能的精美信息图。
像 $OOBE 这样的项目将 AI 与区块链结合,可能恰好契合更广泛的采用叙事。即便结算是先行者,创新的 meme 也能搭上顺风车。
这对区块链从业者意味着什么
Yakovenko 的观点提醒我们关注实际效用。对于 meme 代币的创造者和交易者来说,这意味着应在像 Solana 这样在高吞吐场景中表现出色、适合结算的坚实技术之上构建。关注像 Solana 与 Chainlink 这样的协议,它们可能成为关键玩家。
随着加密领域成熟,后端创新可能为我们喜爱的 meme 爆发铺平道路。你怎么看——B2B 结算会成为下一个大事吗,还是面向消费者的应用已经准备好突破?在评论中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