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区块链交易世界中,了解不同平台的成交量如何分布能让你获得真正的优势。Jumper Exchange 的数据负责人 Octave 在一条推文主题中深入分析了 Solana 顶级 DEX 聚合器:Jupiter、DFlow 和 Titan 上的交易者模式。通过将这些平台与基于 EVM 的聚合器进行对比,我们可以获得关于 Solana 生态如何演变的新见解——特别是在 memecoin 交易方面,这正是我们 Meme Insider 最关心的领域。
先看交易者活动的整体情况。在 Jupiter Exchange 上,超过 80% 的交易量来自交易次数超过 1,000 次的地址。这些高活跃度钱包占所有用户的比例不到 10%,表明存在大量来自机器人或做市商的参与。换句话说,平台更像是由自动化专业者驱动,而不是日常散户。
相反,DFlow 则呈现出相反的格局。大约 80% 的成交量来自交易次数少于 10 次的用户。虽然也存在一些高活跃账户,但它们似乎更多与套利或组合再平衡等活动相关,而不是持续性的机器人交易。再看 Titan Exchange,其成交量主要来自交易 10 至 99 次的钱包——一种可能同时包含人工交易者和半自动化设置的中间状态。
当你把这些与以太坊等 EVM 聚合器进行对比时,整体模式显得更为均衡。EVM 平台的活动在不同用户群体间分布较为平均,有趣的是,它们的轮廓更像 Titan 而不是 Jupiter。例如 CowSwap 的每用户交易次数较少,但在交易者构成上与 Titan 有相似之处。
解读这些趋势,Jupiter 因其以机器人为主的特征而显得突出——某些顶级地址在 30 天内的交易次数超过 20,000 次,远超人工可能达到的水平。DFlow 则因低活跃度占主导显得更偏向散户,而 Titan 则提供了一种折衷。与 EVM 标准对比时,去掉顶级交易者后,Titan 和 DFlow 的表现更接近彼此,而不是 Jupiter。
转到交易规模方面,DFlow 以 $10K–$100K 的交易占主导,Titan 则以 $1K–$10K 的交易为主,Jupiter 在中等和大额交易上分布更均衡。EVM 端的聚合器总体上相对一致,除了 0x Project 更偏向小额交易,而 CowSwap 更偏向大额交易。一个重要差异是:大额交易在 EVM 的成交量中占主导(60–85%),但在 Solana 上不到 10%。这凸显了 Solana 对更快、更小额兑换的吸引力,可能得益于其低手续费和高吞吐。
最后说说代币——这与 memes 的话题正相关。在 Solana 上,Jupiter 和 DFlow 的成交量主要是稳定币、SOL 及相关资产。Memecoins 呢?现在只占小部份,不到 15%。这比 18 个月前大约 30% 的占比要低,表明 Solana 的 DEX 场景正在成熟。它正朝着 EVM 的水平靠拢,后者的 memecoin 成交量徘徊在 5–10%。对 meme token 爱好者来说,这意味着那些以砸盘起家的狂热日子可能正在让位于更稳定、以实用性为导向的交易。
这些数据来自 Dune Analytics,强调了 Solana 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如果你在 meme 领域构建或交易,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它们可能暗示下一波机会所在。想了解更多关于 meme tokens 和区块链趋势的内容,请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