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这个节奏极快、meme token 仰赖速度与可靠性的世界里,最近 Cardano 的一则事件引发了有趣讨论。Solana 联合创始人 Anatoly Yakovenko(外号 Toly)在 X(前 Twitter)上称赞 Cardano 对网络 bug 的处理,称其“相当酷”。他在推文中引用了 Cardano 社区成员 Ales(@berry_ales)的一段详细线程来解释经过。
事情的起因是一笔格式错误的交易——一笔不符合规则的交易——进入了 Cardano 网络。由于某些节点版本存在 bug,网络分裂成了两条链:由无 bug 节点运行的少数链拒绝了这笔坏交易,而由有 bug 的多数链接受了它。简单来说,节点是维持区块链运行的计算机,当它们对什么是有效的发生分歧时,就会出现链分裂(或 fork)。
Ales 在他的线程里分解了情况:大约 30%–40% 的节点是无 bug 的(我们称之为 Node A),60%–70% 的节点存在该 bug(Node B)。有 bug 的多数链进展得更快,因为它掌握了更多的 stake——把 stake 想象成像 Cardano 这样基于 proof-of-stake 系统中的投票权。但少数链落后了。
令人着迷的是 Cardano 的恢复过程。运行这些节点的 stake pool operators(SPOs)升级到了修复版本。随着更多 stake 转向无 bug 的那条链,它逐渐获得了势能。一旦它达到约 51% 的 stake,就超过了有 bug 的链,成为最长链。在 Nakamoto consensus 的机制下——这里采用的是类似 Bitcoin 开创的方式,但在没有能耗巨大的 proof-of-work 情况下进行了适配——最长链胜出。网络自我修复,丢弃了那笔坏交易,同时保留了大部分最近的链上历史。
Toly 的观点是:“Nakamoto style consensus 在没有 proof-of-work 的情况下极难构建。协议在存在 bug 的情况下按设计运行。” 出自 Solana 背后的设计者之口,这个肯定突显了构建有韧性区块链的挑战性。Solana 采用的是另一套共识机制,称为 proof-of-history 与 proof-of-stake 的结合,这使得这份认可尤其有分量。
Ales 将此与 BFT-style consensus(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作了对比,后者被像 Solana 这样的链采用。在 BFT 中,前进至少需要 67% 的一致性。如果发生类似的 bug,结果可能是要么链被暂停(最好的情况,但需要协调来重启),要么那笔坏交易被永久最终确定(最坏的情况,导致硬分叉和进度丢失)。Cardano 的做法则允许在不完全停摆的情况下逐步恢复。
对 meme token 爱好者和区块链从业者来说,此次事件强调了共识机制为何重要。无论是在 Cardano 还是 Solana 上运行的 meme token,都依赖网络稳定性来应对病毒式拉盘、空投和社区驱动的热潮。导致停机或交易丢失的 bug 可能在一夜之间摧毁代币的价值。Cardano 能够无缝恢复,展示了设计选择如何让区块链对人为失误更具容错性——毕竟,没有代码是完美的。
这种来自 Solana 与 Cardano 领导者之间的跨链相互尊重,也提醒我们加密领域在本质上是合作的。随着 meme 生态的成长,理解这些技术底层有助于交易者和开发者识别更可靠的平台。想了解区块链技术如何影响 meme token 的更多内容,请查看我们的知识库:Meme Insider。
如果你正在研究基于 Cardano 或 Solana 的 meme 项目,类似事件再次强调了去中心化与容错性的关键性。你怎么看——这是否让 Cardano 对 meme 发行更具吸引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