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Solana vs Base 2025:为什么创始人放弃 Base 转投 Solana

Solana vs Base 2025:为什么创始人放弃 Base 转投 Solana

本周 crypto Twitter 时间线被一篇来自 David Phelps(JokeRace 联合创始人)在 Devconnect 上的坦率贴文点燃并走红。在一条很快获得数百点赞和转发的推文线程里,Phelps 揭示了他不断从创始人那里听到的一个模式:​​他们最大的一点后悔是选择在 Base 上构建​​。

Phelps 毫不留情。他指出 Base 对“content coins”的高度关注、对严肃应用几乎没有实际的分发帮助、以及尽管有各种炒作——Base 仍然没有一个真正属于链上的杀手级应用。Polymarket 已经多链化(大部分交易量在 Polygon 上),Pump.fun 运行在 Solana,Hyperliquid 自己搭建了链,甚至 Kalshi 都分布在多个网络上。

然后 Vibhu 回复了那句被人人引用的话:

Next time just build on Solana

接下来发生的事堪称一堂说明 2025 年为什么 Solana 持续在部署战争中获胜的实战课程。

Vibhu 列出了当前在 Solana 上真实上线并找到产品市场匹配的产品:MetaDAO、ORE、DFLOW、Racer、Meridian、Loopscale、Humidifi、Dupe、Carrot、Solstice、Soar、Helium、Hivemapper、Geodnet、xStocks——这还只是他随口列出来的几个。

他认为关键差别是 Solana 上没有单一的把关者​​。没有某个中心团队决定哪些应用能被推广。相反,生态系统为每个细分领域都自发形成了分发渠道:

  • ICM investors
  • memecoin launchers and traders
  • futures maxis
  • miners
  • stablecoin yield farmers
  • sophisticated DeFi traders
  • DePIN degens
  • stock traders
  • neobank retail users

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分发渠道、自己的 KOL、自己的文化。当一个新应用契合其中某个垂直领域,社区会把它拉进来并迅速推动采用——无需任何许可。

据报道,在 Base 上,许多建设者因为“Coinbase distribution”的承诺而把代币、流动性乃至整个产品迁移过去。但当承诺的用户没有到来时,活跃度持续下降。听起来熟悉吗?这和我们在 2024 年关于 Blast,以及甚至 2023 年 Solana 的某些情况里听到的故事如出一辙。

但 2025 年的 Solana 不同。创始人们正在悄悄地从 Base 重新上链(或者等排他期到期),因为真正的使用量正在这里发生。单就 memecoin 部分就能证明这一点——pump.fun、moonshot、rugcheck、photon、jup.ag、dexscreener——memecoin 交易者需要的一切原生存在于 Solana,并且日复一日地复利增长。

甚至对 Vibhu 帖子的回复都变成了庆祝:有项目宣布他们在 Solana 上构建、用户在询问推荐,总体氛围是那种“早就跟你们说过”的调调。

对于任何在 2025 年发起代币或应用的人来说,结论很简单:如果你想要真正的用户,而不是仅仅靠雇佣式资金,当前阻力最小的路径就是 Solana。网络效应的增长速度超过任何 L2,社区更深厚,分发去中心化但异常有效。

Base 会保留它的优势(Coinbase 的支持、稳定币交易量、链上开发者补助),但建设者的情绪明显已经改变。当真正投产的团队开始迁移代码时,应用——以及 memecoin 的元叙事——会跟着走。

如果你还在决定下一个代币部署到哪里,数据(和时间线)已说明一切:Solana 不仅仅是快。那里就是用户已经存在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