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化的区块链和 meme tokens 世界里,单人发起一个项目从未像现在这样看起来可行。Edgar Pavlovsky 是加密领域的知名人物,曾参与 Paladin on Solana 和 Mountain DAO 等项目,他最近分享了自己对这一演变趋势的看法。引用创业顾问 Julian Weisser 的观点——后者在支持单人路径的同时警告不要出现不均衡的联合创始人股权分配——Pavlovsky 深入分析了为什么在 2025 年独自或以极小团队创业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
Pavlovsky 的推文强调了两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AI 工具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提升,以及获取网络关注门槛的下降。我们来拆解这些因素,看看它们如何作用于 meme token 生态系统——在那里,病毒式传播和快速执行往往能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
首先,AI 工具正在改变创始人的构建方式。无论是用像 GitHub Copilot 这样的工具生成代码、自动化营销内容,还是通过先进的 LLMs 分析市场趋势,单人创业者现在可以处理过去需要整支团队完成的任务。在 meme tokens 的语境下,这意味着单个创作者可以设计智能合约、编写吸引人的叙事,甚至在不外包的情况下推出 tokenomics 模型。对区块链从业者来说,这种变化让创新更加民主化——想象一下在一个周末内,用 AI 助手原型化一个新的 DeFi meme 项目。
其次是互联网注意力因素。到了 2025 年,像 X(前身为 Twitter)、TikTok 以及去中心化社交网络这样的平台让走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meme tokens 正是靠这些平台生存:一句巧妙的帖子、一个恰到好处的趋势或一个由社区驱动的炒作周期,都能在一夜之间把一个代币从无名推到数百万市值。Pavlovsky 认为,精简起步可以为后期保存更多资源——比如股权——以便在扩展阶段雇佣顶尖人才。这一观点在加密圈里有强烈共鸣:早期创始人常常用个人资金或小型社区启动项目,避免因联合创始人稀释股权而带来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可能不会长期坚持的合伙人。
Weisser 的引用建议则增加了一层谨慎:虽然单人创办在向早期雇员分配股权上更灵活,但不均衡的联合创始人分配(比如 80/20)可能会滋生不满与不稳定。这提醒 meme token 创作者在考虑合作关系时要有战略性。如果你的项目灵感来自病毒式趋势,可以先独自测试水温,随后再引入激励一致的合作者。
令人兴奋的是,Pavlovsky 正在实时检验这一论点。他在 convexity trading 和 AI 研究方面的背景,使他能将技术进步与加密创业结合起来。对 meme token 领域的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向更敏捷、受 AI 增强支持的发布模式转变。
如果你是想发行自己 meme token 的区块链爱好者,不妨借鉴 Pavlovsky 的做法:从小处起步,利用 AI 提高效率,并善用互联网的注意力经济。欲获取更多灵感,请查看原始帖文: X,并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 以了解这些趋势如何塑造加密格局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