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专业化链正在侵蚀通用区块链:这对加密未来意味着什么

专业化链正在侵蚀通用区块链:这对加密未来意味着什么

在不断演进的区块链世界里,加密爱好者 Qw Qiao(@QwQiao)最近的一段讨论指出了可能的格局转变。Qiao 认为,那些自己构建成功应用、专注特定行业或利用既有分发网络的链,可能会逐步侵蚀完全依赖第三方开发者的广泛通用链的主导地位。他在一篇 X 帖子 中的观点,引发了加密圈内关于未来区块链生态中真正价值所在的讨论。

我们用简单的方式拆解一下。通用链,比如 Ethereum 或 Solana,旨在支持从 DeFi 到 NFT,当然还有 meme tokens 各类应用。它们充当中立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构建和部署应用。相对地,“first-party apps” 指的是由链团队直接开发、用来展示链自身优势的应用。可以把它想象成 Apple 为 iOS 自行开发应用以推动用户采用。那些专注“specific verticals”的链意味着它们在细分领域(如游戏、社交媒体,甚至 meme token 发行)上做深做专,而不是试图面面俱到。来自“incumbents with large distribution”的项目,则可能是由已经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大玩家支持的项目,这类项目更容易完成用户的导入。

这个观点在 meme token 领域尤其有共鸣——在这里速度、低费用和社区驱动的工具至关重要。举例来说,像 Solana 这样的平台曾依靠第三方的 meme 发射器(比如 Pump.fun)蓬勃发展,但如果链开始构建自己的集成 meme 生态,会怎样?这可能带来更快的创新和更粘性的用户体验,进而有可能把流动性和关注度从大型通用链上拉走。

Qiao 帖子的回复为这一论点增添了更多层面的讨论。一位用户 @moneyhippie 风趣地表示,这验证了 Ethereum 作为 L1 服务 L2 的策略——本质上把 ETH 定位为结算层,而专业化的 L2 负责细分应用。这也暗指 Ethereum 正在通过鼓励 rollups 和侧链生态来适应,每一条链都可能专注于像 memes 或游戏这样的垂直领域。

加密投资人 Mike Dudas(@mdudas)则持乐观看法:即便专业化链占据一席之地,整个市场的扩张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对于经常跨链追逐热度的 meme tokens 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随着蛋糕变大,细分链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病毒式 meme 的温床,而不一定会扼杀通用链。

另一位用户 @pepeXBT 指出,越来越多的 crypto 应用在不知不觉中触达非加密用户——设想带内置钱包或支付系统的社交应用。如果那些拥有 first-party apps 的链能做到无缝上手,这种隐性采用可能会加速,尤其对靠病毒式、易用工具蓬勃发展的 meme 社区来说影响巨大。

深入来看,@gaintheory_ 提出了关于互操作性(不同链之间顺畅通信和资产共享能力)的问题。上一个周期,“interop” 是个流行词,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跨链分散的 DeFi 协议。对于经常在生态间跳跃以追逐流动性的 meme tokens 来说,更好的互操作性意味着专业化链不必变成孤岛,meme 能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繁荣发展。

其他声音也纷纷表示认同,强调真正的护城河来自于在特定问题上做得异常出色、通过原生应用吸引高粘性用户,并承认在加密领域到底什么才算可持续优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那么,这对 meme token 的爱好者和构建者意味着什么?如果 Qiao 的预测成立,我们可能会看到一批专注于 meme 文化的链崛起——或许它们会把 launchpads、AI 驱动的趋势分析器或社区治理工具作为 first-party 功能内置。这可能进一步民主化 meme 创作,让新手更容易在不依赖笨重第三方 dApps 的情况下发起并交易代币。但这也带来风险:过度专业化可能限制可扩展性,而那些拥有强大分发能力的既得利益者(比如大科技公司或交易所支持的项目)可能会主导局面,挤压小玩家的生存空间。

在观察这一演变时,请关注那些将专业化与强分发能力结合起来的新兴链。对 meme 内部人士来说,这种变化可能开启一个以目标化创新为特征的新纪元,让最有趣、最具病毒性的代币在专为它们打造的链上找到归宿。无论你是交易者、创作者,还是纯粹为乐子而来,理解这些动态都将帮助你在下一轮牛市中更好地导航。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