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oken Terminal 的一条推文在 Meme Insider 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突出了稳定币格局中一个有趣的变化。推文引用了正在 Stablecoin 打造产品的 Ben O'Neill 的观点,并把稳定币早期的发展与当前状态做了类比。对于迷因代币圈的人来说,这一演进提供了一些关键洞见——毕竟稳定币是让我们在不频繁回到法币的情况下交易波动性代币的稳定轨道。
我们来拆解一下。回到 2014 年,当时的关键问题是是否有人会真正使用稳定币。作为先行者之一的 Tether 当时刚以测试平台上线,宣称要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实现“货币的未来”。关注点集中在市场风险上——如何说服人们,锚定的数字美元能行得通。
快进到 2025 年,游戏规则已经改变。现在讨论的是执行风险:在需求爆发的市场中,哪家发行方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像 Tether 和 Circle 这样的既有玩家正蒸蒸日上,而新进入者则在抢占阵地。看看今年 11 月 J.P. Morgan 在公链上发行其首个 USD 存款代币的举动——传统金融正全力投入。
Ben O'Neill 的那条被引用的推文串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构建稳定币业务如此艰难。他把它比作 AI:增长爆发但利润率极低。他建议把稳定币公司在一张图上绘出,轴是利润潜力(差异化 vs 商品化)和营收策略(资产管理规模,即 AUM vs 交易量)。
随着稳定币基础设施被商品化——每个人都在提供“发行即服务”——团队需要找到差异化路径。O'Neill 列举了打造更高利润率的方式:
- 品牌:想想 Tether 或 Bridge——用户愿意为信任的名字付出更高溢价。
- 生态系统:利用像 Circle 这样的既有参与者来释放增长潜力。
- 合规:像 Moonpay 那样为用户隔离并降低风险。
- 高端产品:独特功能,比如虚拟账户或利基外汇服务。
- 产品捆绑:一站式集成,优于拼凑各种 API。
这对迷因代币同样适用。迷因币通常起源于有趣的、易于传播的实验,就像早期的稳定币。但想要长久存在,关键在于执行:强大的社区、真实的用途,或与更广泛生态系统的联结。如果你正要发行迷因代币,问问自己:你的差异化是什么?只是炒作噱头,还是有品牌力、合规保障或捆绑式功能让你与众不同?
该推文串引发了许多回复,例如 Pruv Finance 指出其他代币化资产也正在进入这个阶段,其他人则在讨论哪些发行方会胜出。这提醒我们,在加密领域,市场风险主导的时期更利于大胆的初创(想想 2021 年的迷因热潮),而执行风险主导的时期则奖励那些可持续构建的团队。
对迷因爱好者而言,稳定币不仅仅是无聊的锚定——它们是交易、流动性池和围绕你喜爱的狗狗或猫猫代币展开的 DeFi 操作的基础。随着稳定币的成熟,预期会有更便捷的入金通道和更稳健的交易对,这可能为下一轮迷因超级周期提供燃料。
查看完整推文串请访问 X 获取更多细节,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了解这些趋势如何塑造迷因代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