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Tempo 的无需许可路线:为什么在加密支付革命中选择 L1 而非 L2

Tempo 的无需许可路线:为什么在加密支付革命中选择 L1 而非 L2

在快速演进的区块链技术领域,有关可扩展性、中立性与无需许可(permissionlessness)的讨论始终处于前沿。最近,Paradigm 的 Matt Huang 与前 Solana 战略负责人 Austin Federa 在 X(前身为 Twitter)上的一番引发深思的交流,再次将这些话题拉回公众视野。讨论的中心是 Tempo —— 一个旨在革新全球支付并坚守加密核心原则的新区块链项目。

Federa 在 2025 年 9 月 6 日的推文中,指出在说服合作伙伴相信单一 sequencer 在 Layer 2(L2)解决方案中能保持中立性时存在的一个关键挑战。他质疑这是否是一个合理的商业顾虑,并提到据他所知,目前只有 MegaETH Labs 在积极讨论通过 sequencer 轮换作为解决方案。你可以在 此处 查看原文。

这条推文引用了 Huang 的一段详尽推文串,Huang 在其中阐述了 Tempo 从第一天起就致力于成为完全无需许可的链的承诺。在区块链语境中,无需许可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部署代币、进行交易或参与网络,而无需中央权威的批准——类似于比特币或以太坊。Huang 强调 Tempo 在初期会采用受许可的验证者集合以保证稳定性,但计划进一步去中心化,以确保基础层的中立性。Paradigm 在 2022 年关于基础层中立性的文章阐述了这一原则,认为区块链的底层应保持公正,不应像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那样对数据包进行歧视性处理。

为什么为支付选择 L1 而不是 L2?

Huang 的帖子深入探讨了 Tempo 为什么要作为一个 Layer 1(L1)链而非构建在以太坊之上的 L2。L1 是像 Solana 或以太坊本身那样的独立区块链,而 L2 是建立在 L1 之上的扩容方案,用于更高效地处理更多交易。对 Tempo 来说,这一决策归结于信任与中立性。构建一个全球支付网络需要接入成千上万的合作伙伴,这些合作方可能不会信任某个单一实体——比如 L2 中的 sequencer——在长期内会公平行事。

Tempo 的关键技术优先项包括快速的最终确认(finality)、多个验证者以实现去中心化,以及诸如交易通道(transaction lanes)和 gas 定价等定制功能。虽然理论上部分功能可以在 L2 上实现,Huang 指出那其中的复杂性、对以太坊进展的依赖以及潜在的延迟。Tempo 对稳定币(stablecoin)的关注也更倾向于原生发行,而非依赖跨链桥(bridges)到其它链上。

这一做法与日益流行的 L2 形成对比:后者提供更便宜、更快的交易,但通常依赖单一 sequencer 来为交易排序。Federa 的质疑突显了一个潜在盲点:L2 的支持者如何应对合作伙伴对中立性的怀疑?对他推文的回复提到像 Rise Chain 这样利用以太坊为基础的 sequencing 来实现最终中立性、Starknet 的去中心化努力,以及对在未实现完全无需许可之前就进行 sequencer 轮换的批评。

对 meme 代币与区块链从业者的影响

对 meme 代币领域来说,Tempo 的进展可能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meme 代币通常在像 Solana 这样的高吞吐链上发行,依赖快速且低成本的交易来推动病毒式交易和社区参与。像 Tempo 这样以无需许可支付为核心的 L1,可能为稳定币整合提供坚实基础,使跨境购买、出售或打赏 meme 代币变得更便捷且无需中间方。

想象一下用于 meme 主题 NFT 或社区奖励的无缝链上支付——Tempo 对资产发行方合规工具的重视,或许能弥合投机性资产与现实世界效用之间的差距。作为区块链从业者,理解这些辩论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基础设施。无论你是在利用 Solana 的速度,还是以太坊的生态,追求中立性的推动都能确保像 Tempo 这样的创新不会破坏加密的去中心化精神。

像 Federa 提到的 MegaETH Labs 这样的项目正在探索通过 sequencer 轮换来分散控制、增强信任。其他框架,例如 Starknet 或 Rise 中的方案,也展示了社区为解决这些难题所做的持续努力。随着行业成熟,在无需许可性与合规要求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推进主流采用的关键。

这场讨论提醒我们,加密的力量在于其开放性。Tempo 的目标并非流派之争,而是为所有人——从 meme 代币爱好者到机构玩家——构建中立且高效的工具。持续关注这些进展;它们可能会塑造下一波区块链支付的浪潮。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