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陨石般的崛起与骤然崩塌的故事屡见不鲜。最近 X(原 Twitter)上 @StarPlatinumSOL 的一条长贴引发了关于其中一个故事的讨论:Blast 及其神秘创始人 Pacman 的消失。对于 meme token 领域的人来说,这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 Layer 2 解决方案波动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以社区驱动的项目(如 memecoins)的重要见解。
Pacman 的早期历程:从退学者到加密先锋
Pacman 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程序员,出生在美国,一直按自己的节奏前进。16 岁退学后他便全身心投入技术建设。18 岁时他拿到 MIT 的录取,但在赢得价值 10 万美元的 Thiel Fellowship 后选择放弃学业。他的痴迷是什么?所有权、去中心化以及快速的产品迭代——这些核心原则定义了他后来的加密事业。
2018 到 2021 年间,Pacman 创办了基于 Handshake 的去中心化域名平台 Namebase。该项目筹集了 500 万美元,处理了数千万的交易,并最终在 2021 年成功出售给 Namecheap。这次胜利促使他彻底投身加密领域。
Blur 时代:NFT 的革命
2022 年,Pacman 从 Paradigm 筹得 1100 万美元,推出了面向交易者的 NFT 市场 Blur。凭借零手续费和代币激励,它在十月上线并迅速取代 OpenSea,占据了超过 40% 的以太坊 NFT 交易量。社区将其称为“NFT 界的 Binance”,因为它对交易者非常友好。
到 2023 年 2 月,Pacman 在 Blur 大规模空投时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向早期用户分发了 12% 的代币供应。这次空投在一周内引发了 4 亿美元的交易量。紧接着,他宣布了 Blast——一个承诺对 ETH 和稳定币提供原生收益的 Layer 2 网络。
Blast 的爆发式启动与危险信号
2024 年,Blast 在几乎没有宣传的情况下上线——只有一个宣传通过 staking 回报和 gas 费用奖励开发者来产生收益的着陆页。尽管没有实际产品,它在几周内就吸引了超过 22 亿美元的存款。由于有 Paradigm 做背书,这次上线招致了批评,甚至来自其投资者都认为“越过了界线”。关键担忧包括没有 testnet、使用 multisig 的桥接,以及 upgradeable contracts——这些在加密领域都被视为潜在风险(multisig 意味着由一组人通过多个签名来控制,upgradeable contracts 则允许在上线后修改合约,从而引发中心化的担忧)。
然而,炒作是真实存在的,它吸引了大量用户和项目,包括像 Pacmoon 这样的 memecoins。
2025 年崩盘:从繁荣到破灭
快进到 2025 年,Blast 的 TVL(协议中质押或锁定的资产总额)从 22 亿美元暴跌到仅 6200 万美元,足足下降了 97%。BLAST 代币在上线后暴跌,促使诸如 Pacmoon 和各种 NFT 项目纷纷撤离。Blur 的日交易量跌破 12 万美元,Paradigm 也公开与其划清界限。
到了 2025 年中期,Pacman 变得沉默,他最后一次发帖是在五月。Blast 的官方更新停止,使其获得了“ghost chain”的称号。Blur DAO 甚至提出了 0.5% 的交易费以求自保。
给 Meme Token 社区的教训
这一系列事件凸显了即便是看似有前途的 Layer 2 链也极其脆弱。meme tokens 往往建立在炒作和社区之上,它们依赖于像 Blast 所承诺的那种可扩展、低成本网络。但当基础出问题——无论是糟糕的 tokenomics(代币经济设计)、可疑的决策,还是市场变化——一切都可能迅速崩盘。
Pacmoon 从 Blast 的撤离突显了 memecoin 项目必须快速转向的必要性。对于关注 meme tokens 的区块链从业者来说,这是一记提醒:审查创始人、仔细评估 tokenomics 并进行多元化配置。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 L2?可能不需要,但留下来的那些将塑造下一波 meme 创新。
查看 X 上的原始长贴 了解更多细节和社区反应。在加密世界中,今天的明星可能就是明天的警示故事——请通过 Meme Insider 随时获取关于 meme tokens 及更广泛话题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