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下一个大型知识产权(IP)强者——类似迪士尼——会从何而来,加密圈讨论甚多。传统上由风投支持、试图把社交媒体出身的角色做成影响者的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因为中心化控制的账号往往限制创造力,把角色挤进以覆盖面优先而非深度为重的算法盒子里。
想想看:究竟是什么赋予一个角色生命?是灵魂、背景故事以及让人产生共鸣并持久的经历。在 Illusion of Life,他们为像 Spark Boink Boink 这样的角色从现实世界出发进行打磨。他的社交存在只是他真实冒险的一瞥,而不是全部。这种做法打造了难以伪造的真实性。
而这正是迷因币登场的有趣点。迷因币——那些由网络梗启发、常带有娱乐性且波动较大的代币——有时能演化成更有分量的东西。大多数很快就消失,缺乏实质内容。但像 Dogecoin 这样的例外之所以能存续,是因为社区为其注入了能量、故事和传说。随着时间推移,代币本身成为了一个有着自身历史和文化分量的雏形角色。
试想如果这个过程更有意为之会怎样。我们如果引导这些迷因币角色的发展,记录它们的“生命事件”并鼓励社区参与,会发生什么?这正是目前空间里开始酝酿的思路。
以 $GIGANAKI 为例。最近,社区成员 @Zypbro 购买了与该项目相关的一件文化性实物,并将其赠回给持有者。像这样的行为把迷因币从单纯的代币提升为共同记忆和身份认同的象征。这让人联想到沃尔特·迪士尼通过米老鼠钥匙扣等周边,把他的宇宙延伸到现实世界——给粉丝一些他们可以真实把玩的东西。
此前许多互联网原生的 IP 公司常常忽略这种落地要素:真实的实物、充满活力的社区和不断演变的传说。由区块链驱动的迷因币天生促进去中心化,让参与者的集体灵魂去塑造叙事。这不是自上而下的控制,而是有机成长。
像 Project 89 这样的项目正在迁移到更可持续的平台,展示了这些理念如何落地。他们在打造一种飞轮机制:交易手续费资助内容创作、社区建设,甚至支持以积极影响为导向的非营利组织。这是一个再生模型:交易产生的价值回流,反过来强化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参与者并加深传说。
本质上,迷因币可能成为下一个迪士尼级别 IP 的孵化地。通过将加密的经济激励与社区驱动的叙事结合,我们正看到一些生活在想象力——也在钱包里的角色出现。这是双向的:IP 属于社区,作为回报,持有者得以拥有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正在关注 meme 代币,留心传说与实物如何构建持久价值。这不仅仅关乎价格的暴涨,而是关于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化偶像。你觉得呢——你最喜欢的迷因币会成为加密界的米老鼠吗?想了解更多见原帖线索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