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对价值的认知在几十年间是如何转变的?从上世纪70年代黄金的光彩,到2010年代比特币的数字革命,现在我们正进入一些人称之为“纯信仰资产”的2020年代。加密分析师 Murad (@MustStopMurad) 在最近的一条推文中很好地捕捉了这种令人着迷的演进,他认为金融与灵性正在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数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猜猜看?目前几乎没人真正谈论它。
理解资产演化的时间线
我们来分解一下 Murad 分享的图表。它从1970年代的黄金开始——经典的工业资产,具备可触的实物属性和物理用途。想想珠宝、电子产品,以及在经济动荡时的避险属性。
到了1980年代,股票登上舞台。股票代表公司所有权,背后有收益、股息和增长潜力。它从纯粹的物质性向对公司成功的信念迈出了一步。
1990年代把房地产纳入进来——房屋、楼宇、土地。这里的价值来自地段、使用价值以及对置业梦想的情感依附,把实用性和情感联系起来。
进入2000年代是科技时代。笔记本电脑象征着互联网泡沫及其后的发展,价值更多在于创新、软件和网络。关注点不再是硬件,而是驱动它的理念。
2010年代引入了比特币,作为加密货币的先驱。没有实体形态,没有中央权威——只有代码和共识。它的价值是什么?对去中心化金融、稀缺性(仅有2100万枚)以及其作为数字黄金角色的纯粹信念。
现在,在2020年代,我们看到了“纯信仰资产”。以像 SPX6900 这样的东西为代表,它们本质上是由社区信仰、叙事和文化共鸣几乎完全驱动的迷因币或代币。不需要底层实用性;一切都关乎氛围、故事和集体信念。
Murad 的观点很明确:我们正在从工业(有形、以效用为基础)过渡到技术(创新、基于网络),最终走向灵性(以信念驱动、几乎像信仰一样)。图中的色彩渐变——从蓝色(工业)到红色(灵性)——直观地强化了这一转变。
为什么纯信仰资产将成为加密领域下一个重要趋势
在迷因代币的世界里,这一概念尤为贴切。像 Dogecoin(狗狗币)或 Shiba Inu(柴犬币)这样的迷因币最初是玩笑,但因为人们对它们的信仰而膨胀成数十亿美元的现象。重点不在基本面,而在于势能、社区以及那种难以捉摸的“它”因素。
Murad 把这称为金融与灵性相遇的数万亿美元市场。想象一下与观念、运动,甚至能在更深层次产生共鸣的哲学相关联的代币。对他推文的回复也在回荡这种兴奋——有人把 SPX6900 吹捧为最快达到万亿美元估值的资产,或把 $Brett 和 $somETHing 之类的代币宣传为精神上的升华。
对区块链从业者来说,这意味着机遇不止于技术规范。它关乎构建叙事、培育社区以及触及人类心理。正如某条回复所言,当法定货币面临它们的“最后阶段”时,这些基于信念的资产或许会成为避风港或带来爆炸式增长的工具。
对迷因币投资者的影响
如果你打算深入迷因币,留意这一趋势。纯信仰资产在病毒式传播中茁壮成长,所以关注像 Murad 这样的影响者以获取早期信号。像 DexScreener 或 CoinMarketCap 这样的工具可以帮助跟踪新兴代币,但请记住:信念是易变的。基于信念飙升的东西也可能因怀疑而暴跌。
这种金融与灵性的融合不仅仅是炒作——它是一种文化转变。随着我们更深入地进入2020年代,预计会出现更多不仅仅是投资品,而是代表某种更大归属感的代币。
想了解更多?查看 原始推文 并加入讨论。谁知道,下一个改变一切的纯信仰资产会不会就出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