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评估 Meme 代币的简单试金石:它们真的赚钱吗?

评估 Meme 代币的简单试金石:它们真的赚钱吗?

在加密的狂野世界里,新代币冒出来的速度快得让你还没来得及喊“to the moon”就已经又多了好几个,这让人很容易感到不知所措。最近,X(前身为 Twitter)上的一段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突出了山寨币领域日益严重的一个问题:供给疲劳。这个由 @bit_hedge 发起、并被投资者 @0xkyle__ 放大的线程,用一个直白的试金石切开了噪声——同样适用于那些我们都喜欢追逐的有趣、病毒式传播的 meme 币。

我们来拆解一下。供给疲劳指的是当市场被太多新山寨币淹没时,买家产生的倦怠感。想想看:像 Binance 这样的交易所上架了越来越多的永续合约(perpetual contracts,简称 perps——这些是让你可以在没有到期日的情况下交易代币的衍生品)。下面的图表显示,活跃的 Binance USDT perps 数量从 2020 年的接近零一路飙升到 2025 年的 500 多个。

图表显示 2020 年到 2025 年活跃的 Binance USDT 永续合约数量增长

不仅总量在上升,新上架的速度也在加快。看看这张覆盖六个月滚动统计的新 Binance USDT perps 数量图——自 2024 年初以来尤其频繁地刷新新高。

图表展示 2020 年到 2025 年新 Binance USDT 永续合约的 6 个月滚动计数

这种涌入并没有被相应的需求所抵消,导致了 @bit_hedge 所称的对山寨币的“买家罢工”。投资者变得犹豫,因为在一片选择海洋中挑出赢家感觉像是买彩票。举例来说,在 AI 加密热潮早期,人们会围绕少数几只代币集结,比如 FET 或 RNDR。现在有几十种竞争,买一个组合以求暴露显得毫无意义——你选的那只不一定会成为最终的赢家。

为了形象化这种动态,@bit_hedge 分享了一个捕食—被捕食者循环图,类似于自然界中动物种群如何波动。在加密语境中,它可能代表代币供给(捕食者)如何追逐需求(被捕食者),从而形成繁荣—崩溃的循环。

捕食—被捕食者循环图,展示种群振荡

结果呢?正如这个等权重 perps 指数(在对数刻度上跟踪平均价格变动)所示,山寨币表现自 2021 年和 2024 年的高点后呈下行趋势。

等权重 perps 指数图,显示 2020 年到 2025 年 30 天滚动变动

这时 @0xkyle__ 提出一个既简单又残酷的试金石:你赚钱吗?更重要的是,你的赚钱能否证明你的 FDV 值得这个价?FDV(Fully Diluted Valuation)基本上就是如果所有代币供应都进入流通时代币的估值——可以把它想象成强化版的市值。

这个试金石能立刻筛掉 90% 的代币。对于 meme 代币领域来说,项目常常依赖炒作、社区氛围或一个巧妙的路线图,而不是实际的收入来源,这就是一次警钟。诚然,像 Dogecoin 或 Shiba Inu 这样的 meme 币曾凭借病毒式传播赚到巨额财富,但大多数并不产生真正的收入。它们并不“赚钱”——至少不是通过可持续的收入流,比如手续费、合作伙伴关系或生态系统实用性等方式。

这对 meme 侧的观察者为什么重要?因为在一个被供给淹没的市场里,只有能通过收益证明自己价值的代币才能挺过退市并重获广泛吸引力。如果一个 meme 币的 FDV 高得离谱,但没有任何收入,它很可能只是投机的泡沫。相反,那些演变为产出收入的 meme——也许是通过 NFT 销售、staking 奖励或周边商品销售——则可能证明其估值并蓬勃发展。

社区的反应也呼应了这种看法。一条回复指出这能淘汰 99% 的代币,另一条则感叹“路线图”被当作真实收入的替代品,好像美好意愿就能付账一样。甚至还有一张古怪的宇航员盯着空白画布的图片,或许象征了没有实质内容的炒作之空洞。

一幅艺术图:宇航员在现代房间里凝视一块空白的粉色画布

在我们航行这个不断演变的格局时,记住:在加密世界,尤其是 meme 代币领域,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提供超越 meme 本身价值的项目。下次你盯上一个新发行时,不妨用这个试金石来衡量——它可能帮你避免陷入供给疲劳。

想了解更多关于 meme 代币和区块链趋势的见解,留在 Meme Insider。你怎么看这个试金石?在下方评论吧!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