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的乱世中,很多项目会人为抬高数据以显得更有吸引力。一位交易者发现了一个天赐良机,最终净赚约 $5,000。该故事由 X 用户 @scuptone 分享,是一个典型例子:一个简单的疏忽可能让别人轻松获利。下面我们一步步拆解,并为新入坑的人解释关键概念。
发生了什么:发现经过
大约四天前,这位交易者注意到 SoSoValue 平台上 SOSO 代币的交易对数据有异常。SoSoValue 是一个由 AI 驱动的加密投资研究工具,SOSO 是其用于治理、激励和高级功能的原生实用代币。交易者发现了两个交易对的数据异常:SOSO/cbBTC(标为 pair 1)和 SOSO/WETH(pair 2)。
深入调查后,很明显项目方在人为放大交易量——一种称为“刷量”(volume brushing)或 wash trading 的做法。这种做法通过伪造交易让代币看起来更活跃、更具流动性,常用来吸引投资者或提升交易所排名。
交易者比较了两个交易对,发现 cbBTC 那边对像他们这样的流动性提供者更有利可图。在 DeFi(去中心化金融)中,流动性提供者会向像 Uniswap 这样的池子注入资金,从每笔交易中分得一部分手续费。对于这些池子,交易费率在本例中是 0.3%。
于是,交易者入场为 cbBTC 交易对提供流动性,借助项目方自己的刷量行为,每天大约收取约 $1,800 的手续费。
追踪:跟着池子走
项目方很快意识到同时维持两个刷量池成本太高。他们从 cbBTC 交易对撤出,把所有流量转到 WETH 交易对(pair 2)。交易者不愿放过,迅速将自己的流动性搬到那里,继续每天赚取那约 $1,800 的收益。
但好景不长。到昨日下午,项目团队再也无法承受亏损。他们新建了一个费率更低的池子(pair 3)——很可能是 0.01%——这类低费率更适合刷量,因为可以把支出的手续费降到最低。此时,交易者选择兑现,总共累计大约 $5,000。
为什么这么赚钱?项目方每个池子每天刷量大约在 $1.2 到 $1.3 百万。以 0.3% 的费率计算,每个池子每天产生 $3,600 到 $3,900 的手续费,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流动性提供者。
教训:一出闹剧
交易者推测这是项目下属的新手错误,他们不了解有效刷量需要低费率池以控制成本。相反,他们用了高费率的池子,导致在幡然醒悟之前,项目估计损失了约 $20,000。
正如交易者所写(原中文贴文翻译):“别担心——你们学到了一课,我赚了你们的手续费。” 这提醒我们,在加密世界里一切常常像个“搭台唱戏”(中文成语,形容临时拼凑、敷衍了事),别人的疏忽常常就是你的机会。
这个故事强调了如果你在运营一个项目,理解 DeFi 机制的重要性;对交易者而言,则表明持续关注链上数据以发现异常的价值。如果你想了解 SoSoValue,访问他们的 官方网站 获取更多关于平台和代币的信息。
想看更多来自加密战壕的故事,留在 Meme Insider —— 我们致力于剖析这些惊险案例,帮助你更聪明地在区块链世界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