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CNews 最近发布了一篇关于 Pi Network 的重量级指南,称其为对这个既引人兴趣又具争议的加密项目的“终极”深度解析。如果你对区块链感兴趣,想了解不依赖高能耗矿机的移动挖矿,这篇文章值得一看。来自 BSCNews 的推文预告了他们的综合报道,重点介绍了 Pi 的生态以及 2025 年新上线的 $PI 代币。
对新手来说,Pi Network 并不是那种靠病毒式炒作推动的典型 meme 代币——尽管它确实有社区热度。它是一种让普通人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挖矿的加密货币。由两位斯坦福博士在 2019 年创立,目标是让加密更易接近,免去对昂贵硬件的依赖。
Pi Network 的简短历史
Pi Network 于 2018 年启动,2019 年上架应用商店。根据其 2021 年的白皮书,项目分三阶段推进:Beta 阶段用于构建社区,Testnet(测试网)用于完善技术,Mainnet(主网)用于正式上线。在 Beta 阶段,他们已经吸引了 350 万用户——他们称这些用户为 “Pioneers”(先驱者)。快进到 2025 年,他们推出了 Open Mainnet(开放主网),向外部区块链和现实世界用例开放。
这段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从吸引数百万用户到面临监管压力,Pi 的故事像极了加密世界的过山车。
Pi Network 到底如何运作?
核心上,Pi Network 改写了传统挖矿的剧本。它没有像比特币那样通过消耗大量电力去解复杂谜题(即 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而是使用所谓的 "Proof of Contribution"(贡献证明)。这意味着你通过对网络的贡献来赚币,例如每日登录、邀请好友,或加入“Security Circles”(安全圈)以提升信任和安全性。
下载应用是第一步。注册后每天点一次按钮就能挖矿。你的收益会根据活跃度和邀请的人数上升。这是低门槛的做法,因此它迅速扩展到全球超过 6,000 万注册用户,尽管活跃用户数可能要低得多。
挖矿流程解析
在 Pi 上挖矿非常简单:打开应用,点击挖矿按钮,让它在后台运行。不会出现耗电快或手机过热的问题。奖励来自你的贡献——持续签到、推荐以及那些用于防止欺诈的 Security Circles(安全圈),本质上是相互担保的可信用户群体。
这种方式让加密挖矿更为大众化,但也引发了争论:它是真正的去中心化,还是更像一种推荐奖励计划?
深入争议点
Pi Network 有不少怀疑者。首先,那个 6,000 万用户的数据?有报告称活跃钱包约为 900 万左右,这让人怀疑统计数据是否被高估。再有监管方面的问题:越南曾对其进行涉嫌欺诈的调查,围绕数据隐私以及团队如何通过广告变现也存在疑问。
尽管喧闹不断,社区依然忠诚。2025 年的 Open Network(开放网络)发布带来了一些新的乐观情绪,像 X 这类平台上有人在讨论其潜力。
代币经济与 $PI
Pi 的原生代币 $PI 的总量上限为 1,000 亿枚——庞大的供应量让一些人担心通胀问题。2025 年上线后,$PI 已在 OKX 等交易所交易,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交易所上架。代币解锁也是其中一环,但细节模糊,增加了不确定性。
简单来说,Tokenomics(代币经济学)就是加密项目背后的经济模型——供应、分配与用途。对 Pi 而言,目标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支持日常交易。
2025 年的生态热度
今年对 Pi 来说不小。Open Network 在 Pi Day(2025 年 3 月 14 日)上线,带来了诸如 .pi 域名拍卖(用 Pi 币竞拍自定义域名)和 PiFest(一个有数千名卖家、支持本地交易的购物活动)等实用功能。
开发者现在可以更容易地构建和发布应用,无需繁琐流程,这可能会引发一波基于该网络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潮流。Pi 正在从一个挖矿应用向完整生态系统转变。
Pi Network 的未来如何?
展望未来,Pi 押注可及性来赢得市场。凭借本地商业和 dApp 增长等功能,它可能在新兴市场找到定位。但仍有障碍:提升交易吞吐量、强化安全、应对监管以及承受市场波动——$PI 的价格曾从约 $3 的高点跌至约 $0.60。
分析师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如果采用率上来,到 2030 年可能稳步增长,也有人警告要保持观望。归根结底,Pi 的成功取决于能否把热度转化为真实的使用价值。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查看 BSCNews 上的完整指南。对于追踪那些超出常见项目的加密创新者来说,这是篇值得阅读的文章。持续关注 Meme Insider,了解像 Pi 这样的项目如何与 meme 代币和区块链趋势交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