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Unitree G1 仿人机器人疑似向中国服务器传输数据:对区块链用户的隐私警钟

Unitree G1 仿人机器人疑似向中国服务器传输数据:对区块链用户的隐私警钟

大家好,如果你深耕区块链和 meme token 的世界,就知道数据隐私有多重要——尤其是在集中式系统可能成为黑客乐园的情况下。最近的一条推文在科技圈引发热议,指出仿人机器人可能存在被用作间谍的风险。下面我们来深入看看这起发人深省的事件。

事情始于 AI 政策专家 Séb Krier 在 X(前 Twitter)上的一则帖子,他引用了一篇 研究论文,指出 Unitree G1 仿人机器人可能在暗中将传感器和系统数据回传到中国的服务器。用户毫不知情、没有任何选择退出的按钮——只有持续不断的数据流。VaderResearch 转发并引用了该推文,强调机器人领域不仅仅是好玩和消费电子,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

如果你不熟悉,Unitree G1 是一款面向科研、教育甚至家庭使用的前沿仿人机器人。它配备摄像头、麦克风以及各种传感器,用于感知和与环境交互。但根据题为“Cybersecurity AI: Humanoid Robots as Attack Vectors”的论文,这款机器人表现得像个隐蔽的监控装置。

研究人员发现,G1 会每五分钟向两个特定的 IP 地址(43.175.228.18 和 43.175.229.18)发送多模态数据——包括摄像头画面、音频录制和传感器读数。这些服务器据称位于中国,而传输是在用户毫不知情、未获同意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不仅是隐私上的失误;它可能违反像欧盟 GDPR 这样的法规,特别是与合法处理和透明度相关的第6条和第13条。

他们是怎么发现的?团队利用了机器人在蓝牙低功耗(BLE)配网协议中的一个漏洞。结果显示 Unitree 在所有设备上使用了硬编码的 AES 密钥,使得知情者可以轻易注入命令并获取 root 权限。之后他们逆向了加密机制,窥探到了数据流——听起来相当可怕,对吧?

研究论文中示意的 Unitree G1 机器人数据传输示意图

那为什么区块链爱好者应该在意?在去中心化的世界里,我们强调对数据的所有权和抵抗集中控制。这起事件凸显了在 AI 与机器人等新兴技术中使用专有硬件的风险。想象一下把这种机器人整合进 Web3 项目——比如 NFT 展厅或 meme token 活动——却在无意间把敏感信息交给了外国服务器。这可能危及用户隐私、知识产权,甚至影响到 smart contract 的交互安全。

此外,meme token 常常借助科技热潮走红,这种事件可能会催生一波以隐私为卖点的代币或嘲讽“间谍机器人”的 meme。我们在类似的数据丑闻中也看到过类似反应,比如 Cambridge Analytica 事件后隐私币的受关注度上升。

论文还警告说,这些机器人可能被劫持用于网络攻击,将它们变成关键基础设施中的特洛伊木马。对区块链从业者而言,这是个提醒:在采用任何硬件前要做彻底的审查,尤其是来自那些操作不透明的制造商的产品。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下 X 上的原始推文串 或深入阅读完整论文。与此同时,让我们继续推动更透明、去中心化、以隐私为先的解决方案。你怎么看——是不是该把这事儿做成 meme 把它永远记住?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