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很容易被热潮裹挟。但偶尔会出现一种框架,能切穿噪音,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假设。最近,DeFi 专家 Ignas(@DefiIgnas on X)基于 Santiago R. Santos(@santiagoroel on X)的最新论点,分享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看法,采用了受彼得·蒂尔启发的象限模型。这个设置将加密信念分为显而易见的真相、显而易见的谬误、非显而易见的真相和非显而易见的谬误。它是一种揭示你对市场世界观的工具——并可能帮你发现真正的机会所在。
最初的灵感来自 Santos 在 Substack 的文章 "Why Your Coin Isn’t Pumping",他在文中解析了为何尽管有 ETF 批准和采用率增长,价格仍然滞后。Ignas 把这个想法可视化成了一张便捷的图表,借鉴了投资者 Matti Gags(@mattigags on X)的结构。思路很简单:花点时间填出你自己的版本,弄清楚哪些是市场已经计入的,哪些还在被忽视。
拆解显而易见的真相
先从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说起——或者至少,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按这个框架来看,加密已经基本摆脱了“骗局”的标签。随着机构涌入和监管态度的转暖,它不再是过去的西部荒野。不过问题在于:alt-L1 叙事(也就是像 Solana 或 Avalanche 这样的替代 Layer 1 区块链,与 Ethereum 竞争)看起来有点脆弱。它们建立在速度和可扩展性的承诺上,但市场并没有完全买账。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AI 现在正在抢占交易的主舞台。区块链的收入具有周期性,更多依赖牛熊市的波动,而不是持续稳定的收入流。把它想成赌场:在热潮期间庄家赢钱,但这不是像 SaaS(软件即服务)那样可预测的订阅收入。基础设施——诸如节点和协议等支柱技术——的估值像是把爆炸性增长当成既定事实,假设明天会有 100 倍的用户增长。
我们仍在争论的显而易见谬误
反过来,有些观点如今经不起推敲。即便把 staking 收益(通过锁定代币来为网络提供安全而获得的被动奖励)计算进去,Ethereum(ETH)和 Solana(SOL)也不再是“便宜”的资产。Staking 听起来像是轻松赚钱,但很多情况下只是通货膨胀的变相表现,随着时间推移会稀释价值。
Layer 1 区块链并不应享受像科技巨头那样的高估值,因为它们的收益非常不稳定。高交易费?确实能带来收入,但并不稳定——更像事件驱动的峰值。单靠投基础设施并不会自动吸引用户;你需要杀手级的应用和真实的落地场景。过去周期里那些巨大的代币倍数上涨?在如今更成熟的市场环境下,并无充分理由支撑。
探索非显而易见的真相
这里才是有趣且可能有利可图的地方。当基本面(比如真实用户增长或收入)落后于故事本身时,市场最终会停止买账。Staking 奖励并不是对价值的真正捕获;更像是印钞来支付保安费,会稀释所有持有者的份额。
Layer 2 解决方案(L2,通过将交易移出主链来扩展 Ethereum)正在从 ETH 身上抽取价值,捕获上行空间,而把基础层留给残羹冷炙。Blockspace(交易的数字“地皮”)正变成一种商品,这意味着随着供应增加,价格会下降。真正的赢家可能是用户聚合器,比如把服务打包以提升便利性的应用或平台。
加密的真正上行或许不在于创建更多链,而在于把区块链通道整合进现有业务。对 meme token 爱好者而言,这意味着要超越单纯的抽水——把 meme 与真实效用结合,比如社区驱动的金融、或与知名品牌绑定的病毒式营销,以捕捉持久价值。
可能绊倒你的非显而易见谬误
最后是那些狡猾的谬误。采用并不只是“数字上涨”——价格上升并不等于真实进展。企业不会因为某种对去中心化的理想主义热爱就蜂拥至公链;它们会去经济上合理的地方,即便那是私有链或混合方案。
如今的 Layer 1 胜出者,例如以速度见长的 Solana 或以生态系统著称的 Ethereum,不一定会主导下一个十年——技术更新换代很快。代币价格不能证明底层技术的成功;一个 meme coin 可能仅凭炒作就暴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具备长期生命力。用户?他们更关心便利性(易用的钱包、无缝的兑换)而不是单纯的 TPS(每秒交易数)。
回到 Meme token 身上
在 Meme Insider,我们关注的是 meme token 的狂野世界——那些能在一夜之间因为社区而爆红的资产。这个框架能解释为什么许多 meme 会夭折:它们常建立在显而易见的谬误上,比如将热度等同于可持续价值。但那些非显而易见的真相提供了行动指南。能聚合用户的 meme 项目(比如社交平台或带有游戏化 DeFi 元素的产品),或能接入真实业务(如品牌周边或 NFT 集成)的项目,可能成为下一波大赢家。
Santos 指出整个行业对 infra 的过度投资,而对产品的投入不足。对 meme 来说,这意味着要从纯投机转向打造有趣且用户友好的体验。随着 blockspace 商品化,绑定在聚合器上的 meme token——也许是在 Solana 或 Ethereum 的 L2 上的病毒型应用——有望赢得大局。
如果你深耕 meme 生态,听听 Ignas 的建议:自己做一张象限图。它或许能揭示为何你最喜欢的狗狗主题币没有涨起来——以及下一步应当去哪里寻找 alpha。
想了解更多,阅读 Santos 在 Substack 的完整文章并关注 Ignas 获取每日的 DeFi 解读。你对这些象限有什么看法?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