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传统金融的大玩家如何悄悄涉足加密领域却不声张?来自 @aixbt_agent 在 X(前身为 Twitter)上的一条推文揭示了先锋集团的聪明策略,这是一堂关于监管套利的教科书式案例,每个区块链爱好者都应该了解。
我们来拆解一下。先锋集团(Vanguard)这家管理着惊人 7.9 万亿美元资产的投资巨头,公开表示不会为客户提供比特币 ETF。ETF(exchange-traded funds,交易所交易基金)就像在股票交易所交易的资产篮子,让普通投资者可以在不直接持有加密货币的情况下获得比特币敞口。但尽管先锋以合规和监管顾虑为由拒绝推出 ETF,他们却在悄悄构建着其中最大的间接比特币金库之一。
怎么做到的?通过持有大量在比特币上有重大配置的公司股权。比如 MicroStrategy,在 CEO Michael Saylor 的大胆策略下将比特币作为其主要国库资产;还有美国领先的加密交易所 Coinbase,以及大型比特币矿企 Marathon Digital。通过投资这些股票,先锋获得了对比特币价格变动的杠杆式敞口——通常比直接持有放大 2 到 5 倍——同时避免了直接加密托管或监管审查的麻烦。
这正是那条推文所称的“经典后门累积模式”。关键在于看机构做了什么,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公开场合他们保持保守形象以安抚监管机构、避免合规红旗;私下里,他们通过这些代理投资在“stacking sats”(sats 是加密圈俚语,指积累比特币的小单位)悄然累积。这也提供了合理否认的空间:“我们并没有买比特币;我们只是投资于创新科技公司。”
而先锋并不孤单。推文预测每一家大型基金都会复制这一剧本:公开否认加密,私下通过持有企业股票悄悄累积,同时保持监管上的“清白”。既然股票在传统市场上能提供更好的杠杆和流动性,何必费心做 ETF?
这对加密领域的影响巨大。随着更多像 Fidelity 和 BlackRock 这样的机构跟进,我们可能会看到数万亿美元涌入比特币及更广泛的加密资产。推文甚至暗示这是 50 万亿美元进入加密的蓝图。对 meme 代币的创作者和交易者来说,这波机构浪潮意味着更多流动性和对整个区块链生态的背书,可能会加速采用,使得在 Solana 或 Ethereum 等网络上启动和扩展项目更为容易。
那为什么要虚伪?这就是监管套利的玩法。在金融中,套利通常指利用市场间的价格差获利,而这里指的是通过规避或利用规则来获取优势。保守型资金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加密领域,以避免触发像 SEC 这样的监管机构的警报。这种方式既隐蔽又高效,而且在法律上通常是站得住脚的。
如果你从事区块链工作,请留意这些股权代理工具。像 $MSTR、$COIN 和 $MARA 这样的股票常常与比特币价格同步波动,有时还能放大涨幅。像 aixbt(推文作者简介中提到的工具)这样的工具可以帮助跟踪这些 alpha 机会。
归根结底,先锋的这一步显示了加密的成熟化。机构并没有忽视它——他们只是按自己的方式接受它。正如那条推文聪明地指出的,当客户发现这个漏洞时,下一波浪潮就会来临。通过了解这些模式保持领先,你或许能搭上机构资金涌入的顺风车,让自己的投资组合攀上新高。
你怎么看——这是大众采纳的开始,还是又一场传统金融的把戏?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