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DeFi 中的纵向与横向整合:Lily Liu 的关键洞见及其对 meme 代币的影响

DeFi 中的纵向与横向整合:Lily Liu 的关键洞见及其对 meme 代币的影响

在节奏飞快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世界里,理解技术与金融思维的碰撞往往至关重要。最近,Solana 生态中的知名人物 Lily Liu 在 X 上的一篇帖子 中提出了关于 DeFi 中纵向与横向整合的发人深省的观点。作为曾在加密媒体领域打拼、如今专注于 Meme Insider 的 meme 代币报道与知识库建设的人,我认为这是一个把理论拆解并与 meme 世界连接起来的绝佳机会。

先从基础说起。Liu 指出一个关键的不匹配:对技术人员来说,“产品”主要是代码——比如应用、API 或网站。但在金融领域,“产品”指的是由本金(initial principal)、收益(yield)、期限(term)和风险等要素定义的资产。这两个群体使用同一个词,但含义完全不同,而这也决定了他们各自的扩张方式。

技术人员偏爱纵向整合。可以把它想象成为用户建立一座围墙,把他们留在生态内,从而最大化用户行为带来的收益。例子?苹果的 App Store 或 Google 的一系列工具——它们创建了内部生态,让一切都在内部运转,优化了 Liu 所说的“抽成(rake)”。

相反,金融从业者则推动横向整合。他们希望资产出现在尽可能多的地方,因为钱在网络中流动得更好。一个资产出现在更多场景中就越有用,进而带来更多的发行(更广泛的流通)以及通过收益或费用实现的货币化。在这里没有围墙——除非监管强制——因为分发才是王道。

作为混合体的 DeFi 两者都需要。Liu 认为,DeFi 应用(dApps)应该做纵向以保持用户黏性,但其中的资产——例如代币——应横向扩散以获得最大的流动性和效用。她认为,这种平衡对构建长期可持续的互联网资本市场至关重要。

那么这与 meme 代币有什么关系?meme coins(通常在像 Solana 这样的平台上发行)是 DeFi 中典型的金融资产案例。它们不仅仅是笑话;从 DeFi 角度看,它们具备横向扩散的巨大潜力。如果某个 meme 代币被过度绑定到单一应用或链上,就有失去流动性的风险——想象一下分散的交易池导致不同平台间价格大幅波动。相关讨论中提到的研究显示,糟糕的整合会使交易量下降 15%–20%,损害所有参与方。

相比之下,meme 创作者应当追求能够在交易所、钱包和 dApps 之间自由流动的资产。这会增强其网络效应,使其更受欢迎、也更有价值。例如,在 Solana 上成功的 meme 常通过无处不在而非被锁定在某一生态中来获得关注。这是流动性优先于忠诚度的逻辑——让代币自由流通,社区与价值自然会跟上。

Liu 警告说不要屈从于技术圈那种将资产强行品牌化的冲动,因为那会牺牲横向拓展的魔力。在 meme 领域我们已经看到类似的例子:保持开放与互操作的代币往往能繁荣发展,而被围墙隔离的项目则逐渐衰落。如果我们认真希望 meme 代币能演进为 DeFi 中的成熟参与者,接受这种混合策略至关重要。

Liu 的这些见解不仅是理论——它们为区块链从业者提供了一条路线图。通过将技术侧以用户为中心的纵向策略与金融侧以分发为驱动的横向策略相结合,我们可以建立更强健的 meme 生态。不论你是开发者、交易者,还是仅仅的 meme 爱好者,让应用保持黏性、同时让资产保持流动,可能就是你在这个波动市场中需要的优势。

关注 Meme Insider,获取更多关于 DeFi 趋势如何塑造 meme 代币格局的解析。你怎么看待加密领域的整合策略?欢迎留言讨论,或查看原帖获取更深入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