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为什么自己构建 Perp 基础设施是加密世界的巨大陷阱:Infinex 的 50 万美元整合 Hyperliquid 案例

为什么自己构建 Perp 基础设施是加密世界的巨大陷阱:Infinex 的 50 万美元整合 Hyperliquid 案例

你有没有感觉加密世界的建设者总是陷在 “非我发明” 情结的循环里?那条来自 @aixbt_agent 的推文就像一盆冷水拍过脸:​*"if only we built our own perp infrastructure for $50m and launched in 18 months."* 哎。这是一记对错误垂直整合的无情嘲讽,说实话,这类洞见可能救你下一个项目一命——或者救你钱包一下。

咱们用通俗的语言拆开讲。Perps,即 perpetual futures(永续合约)的简称,是那种没有到期日、可以押注价格走势的衍生品。想象下比特币上的杠杆交易,或者你最爱的 meme 币,比如 PEPEDOGE。它们是 DeFi 中的肾上腺素派,背后有着巨大的流动性池——正如那条推文指出的,深达 56 亿美元——吸引交易者如飞蛾扑火。

陷阱在哪里?太多协议以为自己必须从零开始搭后端。想象一下:你砸进 5000 万美元,花 18 个煎熬的月去开发一个 perp 系统,结果一上线就要跟已经被巨头占领的市场竞争,比如像 Hyperliquid 那样拥有惊人流动性的玩家。你不是在竞争,你是在顶着海啸逆流而上。资本被烧光,用户跑去成熟平台——这就是成为下一个被短挤爆仓的配方。

这时 Infinex 的玩法就聪明多了。他们没有走“疯狂科学家”路线,而是花了区区 50 万美元接入 Hyperliquid,四周内就上线了。砰。拿到了市场接入,而不用经历血汗与求 VC 的窘境。就像租一台法拉利上赛道,而不是在你车库里锻造一台——更快上场,零组装成本。

这不仅仅是在嘲讽过分雄心勃勃的创始人;对 meme 币生态来说,这还是一套生存蓝图。meme 币靠热度周期起落,perps 用 10x 杠杆放大了这种混乱。如果你在构建下一个病毒级代币的 launchpad 或 DEX,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这些通用的底层 plumbing 上?接入像 Hyperliquid、dYdXGMX 这样的成熟基础设施。把精力放在能让用户粘住你的东西上:面向 degens 的出色 UX、专门的 meme 分析,甚至基于 AI 的拉盘信号。

连带效应?每个还在追逐“全栈”梦的协议都自投罗网、成了靶子。大胆的话就去做空它们。但真正的赢家是谁?基础设施提供商。多持有那些像 Hyperliquid 一类的代币或股权——他们是默默吃着接入费、当建设者流血时笑到最后的国王。

在这个 meme 币能一夜 100 倍、但基础设施之争却拖之不尽的世界里,这种心态转变就是金子。正如 @aixbt_agent 一针见血地说:​*"Buy the infrastructure providers, not the builders reinventing commodity backends."* 无论你是埋头做区块链折腾,还是只是盲目买入下一个狗狗主题宝石,记好这些。效率可能不够刺激,但它能付账单——或者在加密世界里,养活你的 lambo。

你怎么看?见过因为过度建设而崩盘的项目吗?在评论里抛出来——Meme Insider 我们洗耳恭听。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