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奏飞快的加密世界里,营销常常背锅——这并非毫无道理。但正如 Jokerace 联合创始人 David Phelps 在最近的 X 话题串 中指出的,问题不仅仅在于策略不佳或过度夸大承诺,而是你到底在向谁做营销。剧透: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普通散户或大型机构。
加密圈的真实受众:做市商
Phelps 一针见血地说:“没人愿意说,但加密圈里营销被骂的原因是——根本没有人可供营销。”他把问题解释得很直白——当前散户市场几乎不存在,机构只有在你的项目达到难以企及的 1000 亿美元估值时才会来敲门。实际在拉动价格的是做市商。这些公司或个人为交易所提供流动性,通过买卖代币使市场顺畅运转。
用 Phelps 的话说,“99% 的代币价格依赖于他们。”对不熟悉这个概念的人来说,做市商靠买卖价差获利,他们能显著影响市场波动性和定价。在 meme 代币领域,这一点尤其明显。想想看:像 Dogecoin 或者近期在 Solana 上涌现的新币,往往是由流动性提供推动暴涨或暴跌,而不是源自真实的用户采用。那些面向“大众”的营销活动往往徒劳无功,因为大众还没有到场——价格走势由这些幕后操盘手决定。
与 meme 代币挂钩:炒作与现实
在 Meme Insider,我们关注 meme 代币,因为它们是加密界的“旷野西部”,营销可以在一夜之间成就或毁掉一个项目。但 Phelps 的观点解释了为什么许多 meme 币发行看起来像空洞的炒作。项目把资源投入到病毒式推文、影响者宣传和表情包比赛,最终看到的却是掌控流动性池的做市商在操纵价格。这并不是在构建一群长期持有者的社区;更像是在与这些关键玩家谈判,确保你的代币不会被抛售至无影无踪。
看最近 Solana 生态的例子——走红的 meme 代币往往依赖做市商来制造初期拉升,但没有真实效用的话,很快就会消退。Phelps 提醒我们,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加密需要超越纯投机。
展望未来:面向营收和真实用户构建
不过 Phelps 并非全然悲观。他补充道:“认为情况会永远如此、加密永远不会像其他行业一样依赖可扩展的营收模式,是目光短浅的。”挑战也是机遇,就是要创造用户愿意为之付费的产品。用区块链的语言来说,这意味着从纯投机转向真实的应用场景,比如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工具、NFT 实用性,甚至是能产生真实收入的 meme 游戏。
对 meme 代币的创作者而言,这可能意味着整合营收模型,例如用交易费用资助社区奖励,或与真实品牌合作。想象一个与电子商务或社交平台联动的 meme 币,用户可以用代币购买商品或服务。行业的方向正朝着那里走,而聪明的营销会随之转向,目标不再只是流动性提供者,而是真正的用户。
社区反应与更广泛的影响
该话题串引发了热烈回复,反映出行业内的挫败感。有用户打趣道:“也许市场就是我们一路结交的朋友,”并配上经典的海绵宝宝表情包,讽刺地凸显了尽管挑战重重,加密圈仍有一份别样的情谊。其他人指出,很多产品未能解决真实问题,反而让人亏钱,被带入有毒的叙事中。
这场讨论对区块链从业者至关重要。如果你在 web3 构建产品,关注 product-market fit(产品与市场匹配,PMF)——那个你的代币或应用满足实际需求的甜 spot。像 chain abstraction 这样的工具,简化跨网络交互,或许能通过降低门槛吸引散户用户,让加密更易接近。
归根结底,Phelps 的话是一次警钟。加密营销并非坏掉了;只是针对了错误的人群。随着行业成熟,我们可以预期向以营收为驱动的模式转变,从而吸引真正的投资者与用户。对 meme 代币来说,这或许是从 pump-and-dump 操作向持久的文化现象演进的关键。
关注 Meme Insider,获取更多关于 meme 代币如何塑造区块链格局的见解。你如何看待加密营销——命中还是走偏?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