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为什么加密公司吸引不了顶级金融人才:Austin Campbell 对区块链招聘困境的直言揭露

为什么加密公司吸引不了顶级金融人才:Austin Campbell 对区块链招聘困境的直言揭露

大家好,如果你一直在关注加密和区块链这个疯狂的世界,就会知道在梗图和一夜暴富的想象背后,构建可持续项目有一面相当严肃的现实。尤其是在 meme 代币领域,炒作可以推动价格,但牢靠的基本面才会让项目长期存活。这就是为什么稳定币专家 Austin Campbell 在 X(原 Twitter)上的一条讨论吸引了我的注意——他毫无保留地剖析了为什么加密公司在吸引顶级金融人才方面屡屡失手。

对于新来者,Austin Campbell 在业界并不陌生。他是 Zero Knowledge Group 的创始人,在 NYU Stern 教学,并曾在像 JPMorgan 和 Paxos 这样的大公司工作。他在稳定币(那些与法币如美元挂钩以减少波动的数字资产)方面的专业,让他成为理解储备如何管理以及为何管理不当会导致灾难的权威之一。

引发这场讨论的导火索?一则来自用户 @MetamateDaz 的引用帖,对加密公司雇用“普通人”(没有深厚加密背景的日常从业者)表示不满,理由是真正的专家太忙或选择独立、加入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而不愿进入公司体制。这观点有一定道理——加密发展的速度很快,很多人更愿意独立发展或参与社区驱动的项目,而不是为一家公司打卡上班。

但 Austin 在回复中反转了话题,指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加密行业系统性地无法吸引或留住来自传统金融(tradfi)的优秀金融人才。他将这种情况比作科技公司常把财务团队边缘化、当成“壁橱里的人”,在加密圈这种心态导致招聘对象多来自中后台岗位(想象银行的后勤支持,而不是高风险的交易前台),却把这些人当成顶尖人才。

简单说。在银行里,一个 trading 的 associate(中层职位)总薪酬可以超过 35 万美元。而在加密,财务岗位的高薪上限却也就差不多?这就像给一位顶级软件工程师开 7.5 万美元——想留住人,祝你好运!Austin 指出了现实中的错误案例,比如 FTX 的 Sam Bankman-Fried(SBF),他来自 delta-one 背景(处理诸如股票对股票互换等相对直接的交易),却最终管理了数十亿资金却没有建立起适当的风控。还有将 33 亿美元储备放在某个随机地方性银行的臭名昭著的案例——这是任何货币市场基金(MMF)或私募股权的专业人士绝不会做的事。

这不仅仅是薪酬问题;更是文化冲突。加密圈常把技术当作明星,忽视了金融才是稳定币发行、金库/资金管理和合规等工作的中流砥柱。如果不能融合来自多个行业的团队——技术、金融和法务——项目可能噱头一时多,但在真正的采用上会失败。金融科技风投通常低估了这一点,导致半吊子创意被估值过高。

这对 meme 代币爱好者和区块链开发者为什么重要?像 Dogecoin 或者在 Solana 上的新代币这类 meme 代币靠社区和传播力生存,但随着规模增长,它们需要稳健的金融能力来处理流动性、合作伙伴关系,甚至是代币经济学(tokenomics)。糟糕的招聘会带来更多丑闻,比如储备管理不当会侵蚀信任。传统金融的专业人士听到加密高管对稳定币胡言乱语时会直接调离耳朵,错过了真实创新的机会。

Austin 的总结是一针见血:这就像 Elon Musk 建了 Tesla 却宣扬方形车轮的好处。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确实有巨大价值——想想高效的跨境支付或去中心化金融(DeFi,区块链上的金融服务,无需传统银行)——但执行层面?常常是半吊子。

如果你是希望提升能力的区块链从业者,这条讨论是一次警醒。先从学好传统金融基础开始;像 Investopedia 这样的资源可以帮助把术语弄清楚。对于 Meme Insider 的读者,记住:可持续的 meme 需要金融智慧,才能把一时的笑点变成持久的价值。

你怎么看——自从 FTX 崩盘以来,加密行业的招聘有改善吗,还是我们仍然处在“西部荒野”时代?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关注 Meme Insider,了解更多关于 meme 代币如何与现实世界区块链技术交织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