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演进的区块链世界里,最近在 X(前身为 Twitter)上的一条讨论串引发了关于为什么大型企业转向自建 Layer 1(L1)区块链的有趣对话。该讨论由 Sacha Saint-Leger(@ssaintleger)发布,引用了 Interchain Labs 的 Barry(@BPIV400),并将此趋势与云计算早期阶段进行了类比。对任何关注企业采纳如何塑造加密格局的人来说,这都是必读之作——包括狂热且多变的 meme 代币世界。
Barry 先指出了一个日益明显的趋势:真正的企业,包括财富 500 强巨头,正在构建自己的 L1 区块链。对于不熟悉该术语的人,L1 区块链是网络的基础层,比如 Ethereum 或 Solana,处理从共识到数据存储的所有事务。与建立在现有 L1 之上的 Layer 2(L2)解决方案不同,L1 提供了完全的控制权和独立性。
为什么现在会发生这种转变?Barry 指出两个关键因素。首先,稳定币(stablecoins)正在成熟。稳定币是锚定诸如美元等稳定资产的加密货币,使其对企业更具可靠性。随着监管日益明朗以及像 Circle 这样的公司上市,财务团队开始将稳定币视为降低成本、简化运营而又无需承受波动性风险的手段。
其次,焦点已从溯源(在供应链中追踪来源)转向支付。传统支付系统速度慢、成本高且存在风险,尤其是跨境支付。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可以为跨国公司节省数十亿美元,改善客户和员工的体验。
但为什么选择 L1 而不是 L2 或智能合约?Barry 解释说,L1 经历了多年的开发与考验,已经相对成熟且易于理解。对于那些对新兴技术(比如将交易打包以提高效率的 rollups)持谨慎态度的利益相关者来说,L1 更具可读性。此外,构建 L1 能将平台风险降到最低——不需要押注 Ethereum 或 Solana 的成败。它在控制权与互联互通之间取得平衡,实现无第三方依赖的顺畅互操作。
Sacha 大体同意,但补充了一个关键的警告:将 Celestia 用于 Data Availability(DA)会改变游戏规则。数据可用性是区块链确保交易数据可访问且可验证的部分。Celestia 专注于此,扮演类似模块化层的角色,提供带宽而不强制用户在其代币 TIA 上进行 staking。这样有点像使用 AWS 却不必买入 Amazon 的股票——你能获得好处而无需承担押注风险。
Sacha 认为,独立链的兴起表明当前 rollup 基础存在缺陷,而非其被淘汰。对于 Ethereum 而言,数据可用性扩展不够快,交易确定性(finality)较慢,并且由管理员实现的可升级性存在风险。相比之下,Celestia 的目标是保持在后台运作,支持高性能且可验证的体验。其主张是:在用户所在之地发行与结算资产,节省成本,并在无需政治博弈的情况下构建更好的产品。
为强调这一点,Sacha 分享了云计算早期的见解。华尔街曾经把 AWS 视为一个分散注意力的事物或胡言乱语,甚至 Oracle 的 Larry Ellison 也嘲讽过这一想法。然 而,AWS 通过服务大量长尾企业,彻底改变了科技行业。
回复进一步丰富了讨论。Celestia 的联合创始人 Mustafa Al-Bassam(@musalbas)指出,可切换的 DA 层会降低平台风险,推动模块化而非单片式链的发展。这对依赖低费用和高吞吐量的 meme 代币来说可能具有重大意义。想象一下,meme 项目在自定义链上启动并使用 Celestia 的 DA,从而避开 Ethereum 的拥堵,实现病毒式、低成本的交易。
作为区块链从业者,这条讨论串提醒我们创新尚未止步。虽然 meme 代币常因其趣味性和狂热而占据头条,但像模块化 DA 这样的底层技术可能会为其生态系统注入强大动力,使发行变得更便宜、更易获准入。我们很快就能知道 Celestia 的“云计算论”是否成立——Sacha 预测在未来 3 到 12 个月会更明朗。
想看完整讨论,请参阅 原始讨论串。你怎么看——企业会推动下一轮加密繁荣吗?这会如何提升 meme 代币的创造力?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