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加密货币世界里,传统经济学家与区块链拥护者之间的争论常在 X(前 Twitter)上激烈上演。最近,哈佛经济学家 Kenneth Rogoff 的一条帖子引发了 Zero Knowledge Group 创始人、前稳定币专家 Austin Campbell 的尖锐回应。Campbell 的长帖拆解了 Rogoff 对比特币的看法,并阐明了为什么加密的意义远超华尔街或常青藤学府的范畴。下面我们来分解这些观点,并探讨这对更广泛加密生态(包括充满活力的 meme 代币领域)意味着什么。
Rogoff——哈佛教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回顾了十年前他对比特币的预测:他认为比特币更可能涨到 100 美元而非 100,000 美元。在他原帖中,他承认判断错误,但将比特币的飙升归因于意想不到的因素:美国监管薄弱使税务规避和非法活动成为可能;比特币在全球地下经济中的作用;以及监管者持有大量加密头寸却存在利益冲突。他在新书 Our Dollar, Your Problem 中把这些观点联系起来,认为比特币在灰色交易市场中作为交易工具而兴盛。
这时 Austin Campbell 出场了。在他的回复线程中,Campbell 直言不讳,将 Rogoff 的视角称为精英特权的经典范例。作为曾在摩根大通和 Paxos 工作过的人,Campbell 认为 Rogoff——生活在享有稳定银行服务和世界储备货币便利的美国——根本不需要比特币或稳定币(旨在保持稳定价值、通常与美元挂钩的加密货币)。对 Rogoff 来说,这些工具的好处至多是边际性的。
但 Campbell 颠覆了这个论调:那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怎么办?他指出了加密真正发挥作用的现实痛点。国际电汇可能需要数天才能到账、费用高昂且经常被拒——而区块链能即时且廉价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像阿富汗这样的地方,女性可能面临在限制性法律下存款被没收的风险;加密提供了一个私密且无边界的替代方式。在委内瑞拉,恶性通货膨胀让法定货币(政府发行的传统货币)每分钟都在贬值,使民众陷入贫困——比特币提供了一个出路。
Campbell 强调这不仅仅关乎“灰色市场”;这是在赋能那些未被充分服务的人群。他批评 Rogoff 的立场是一种“我有了就把门锁上”的心态,忽视了银行在历史上如何歧视少数族裔和移民。难怪像参议员 Elizabeth Warren 推动的反加密政策会疏远那些社区的选民。
Campbell 的见解在 meme 代币世界中引起强烈共鸣,这个领域以可及性为核心。像狗狗币等 meme 币或新的入局者依靠社区驱动的热潮和低门槛蓬勃发展,往往成为普通人进入加密的入门渠道。严苛的监管可能扼杀这种创新,但正如 Campbell 所暗示的,忽视加密的全球效用只会助长其增长。对于区块链从业者而言,这场辩论凸显了需要在保护用户与不排斥无银行账户人群之间取得平衡的政策。
如果你正要深入研究 meme 代币或更广泛的加密领域,像这样的讨论突显了该技术的变革潜力。Campbell 甚至在他的新闻简报中链接了关于“Debating Delusionals”的文章,进一步论述象牙塔式的误解。随着这个领域的发展,关注这些冲突有助于建设者和投资者更好地应对监管环境。
你怎么看——Rogoff 有他的道理吗?还是 Campbell 所说的加密现实优势更贴近事实?在下面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并查看我们的知识库,了解更多关于 meme 代币趋势和区块链基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