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为什么 Hyperliquid 不需要地理分布式验证者:来自 DeFi Monk 的见解

为什么 Hyperliquid 不需要地理分布式验证者:来自 DeFi Monk 的见解

在以毫秒为单位决胜负的 DeFi 快速赛道上,Hyperliquid 以专注于永续期货的高性能 Layer 1 区块链赢得了一席之地。与像 Ethereum 这样的通用链不同,Hyperliquid 为速度和效率进行了优化,深受追求低延迟执行的交易者喜爱。但最近 @defi_monk 的一条推文引发了热议:Hyperliquid 是否应该转为地理分布式(geo-distributed)验证者模型,还是继续保持当前的同机房(co-located)部署?

我们来拆解一下。Hyperliquid 运行在 PoS 共识上,负责确认交易并保护网络的 validators(验证者节点)目前都部署在同一数据中心,或称为“co-located”。这种设计将通信延迟降到最低,使得次毫秒级的撮合成为可能,这对 perp trading(永续合约交易)至关重要(永续合约是不会到期的衍生品)。

在他的 推文 中,@defi_monk 表示:

我认为 Hyperliquid 永远不需要把验证者做成地理分布式(geo distribute)。

multisig 需要被解决,随着 Circle 的加入,看起来这一问题很可能很快会有结果。

但同机房的验证者恰恰是让 hyperliquid 成为 hyperliquid 的一部分。

可用性(liveness)确实存在风险,但作为用户,我愿意在 99.9% 的时间里换取 5 倍更好的用户体验,并接受偶发的停机作为权衡。

我相信做市商也会更喜欢这种方式。

你可以随着时间加入更多同机房的 permissionless 验证者,但要求 HL 成为一个完全分布式的区块链,就是要求它改变当初让它成功的核心属性。

这只是一个不同的产品。

这里的 "multisig" 指的是当前赋予 Hyperliquid 团队在紧急情况下暂停链等特定网络功能控制权的多签机制。这是批评者指出的一个中心化点。所谓的 “Circle inclusion” 很可能指的是通过 Circle 的 Cross-Chain Transfer Protocol(CCTP)原生集成 USDC,该集成增强了流动性并减少对跨链桥资产的依赖,或许为更去中心化的治理铺平道路。

争论的核心?权衡。地理分布验证者——将验证者分散到全球不同地点——可以提高对区域性停电或攻击等故障的抗性,但也会引入延迟,减慢网络速度。对于像 Hyperliquid 这样的平臺,交易员与做市商依赖超低延迟执行,这种延迟可能削弱其相较于 dYdX 或传统中心化交易所的竞争优势。

社区反应与关键回复

这条推文并未被忽视,吸引了回帖来回响、质疑或补充讨论。比如,@fiege_max 提出一个未来设想:每个主要市场参与者都运行一个验证者,并协作提升安全性——有点像把可靠性押在“双零”策略上的赌注。

@defi_monk 好奇地回应道:“So moar solana-esque?”,暗示将其与 Solana 那种高吞吐但偶尔宕机的模式做比较。

其他用户也发表了意见:

  • @OyeyemiRap20839 强调 Hyperliquid 把吞吐量和 UX 放在首位,而不是追求绝对的审查抵抗,与 Ethereum 的去中心化优先方向形成对比。
  • @dante_ieth 主张先修好治理,再考虑大规模改造验证者架构。
  • @SMamblo 赞同,将 UX 优化视为 Hyperliquid 的独特卖点。

一条有趣的回复来自 @FogeesHub,简单写道 “and with that lies opportunity”,并配上了这张 meme:

乔治·克鲁尼手持咖啡,文字:Fogo。还能怎样?以及一个闪电标志

看起来像是对该领域潜在机会的俏皮致意,或许还在为另一个名为 Fogo 的项目打广告。

DeFi 与 Meme 代币的更大图景

虽然 Hyperliquid 本身并不是 meme 代币,但它的生态常通过永续合约交易与狂野的 memecoin 世界交汇。交易者会在这类平台上押注高度波动的资产,包括 memecoins。这个讨论凸显了区块链领域的一个更广泛矛盾:我们是无条件追求完美的去中心化,还是为特定用例量身定制设计?

近期的一些事件,比如 DeFi 协议中验证者被攻破的案例,强调了中心化的风险。然而,正如 @defi_monk 所指出的,Hyperliquid 的成功来自其专业化路径。若项目计划开源代码并在保持同机房部署的基础上逐步多样化验证者配置,可能会找到一种平衡。

如果你关注 DeFi 交易或对区块链技术感兴趣,请继续关注 Hyperliquid。它很好地展示了验证者设计和用户体验上的创新如何推动采用,即便这意味着需接受某些权衡。你怎么看——是把速度放在安全之上,还是反之?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