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迅速演进的人工智能领域,像驱动 ChatGPT 或 Grok 的大型语言模型(LLMs)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正如每个区块链从业者或 meme 代币爱好者所知道的那样,再先进的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AI 和 Solana 生态项目(如 Dark Research AI、MTN DAO、Paladin Solana)中关键人物 Edgar Pavlovsky 的一条推文,把 LLM 部署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之一摆上了台面:响应过度复杂化。
Edgar 在 2025 年 8 月 28 日发的那条帖子直截了当:“我很想读更多关于 LM 响应过度复杂化的文献——这是我在实践中看到的 LM 的第一大问题。根本上 LM 应该是聊天补全,但在那些本应整体地只是重排序现有输入上下文的场景里,它们却过于有创造性。有没有人做过有意思的工作?”如果你正深陷于为 meme 代币跟踪或分析基于 Solana 的项目构建 AI 代理,这听起来可能再熟悉不过了。LLMs 受训练以生成类人的回答,但当面临非常直接的任务——例如总结市场数据或重述一个简单查询时——它们常常偏离正轨,添加不必要的花样或复杂化处理。
用简单的话拆解一下。LLMs 本质上是模式匹配机器,基于海量数据预测序列中的下一个词。在对话补全场景下,这非常有用——它们能编织出引人入胜的对话。但当任务更机械时,比如重组输入(比如:对 meme 代币新闻源按热度排序,或从区块链交易日志中提取关键指标),模型的“创造力”就会介入。你本该得到的是干净的重排序,结果却常常是一堆冗长解释、假设场景,甚至与事实相悖的幻觉。Edgar 将其评为首要实践问题,大家的反应也印证了这一点:有人指出 LLM 在处理基本编码请求时也会过度复杂化,另有人则对可能的解决方案表示好奇。
那为什么会这样?研究指出了几个原因。一项研究显示,LLMs 会对简单谜题“过度思考”,因为训练数据里既混有简洁答案也混有详尽答案,导致模型在需要简短时仍默认输出详细内容(Why LLMs Overthink Easy Puzzles but Give Up on Hard Ones)。另一篇文章探讨了“思考错觉”,即高级推理模型(LRMs)在处理简单问题时使用过度的 chain-of-thought 过程,反而降低了准确性和效率(The Illusion of Thinking: How Effective are Large Reasoning Models?)。别忘了那些现实世界的例子——比如当 AI 在回答“1980 年是不是 45 年前?”这类基础数学问题时,不是简单给出是/否,而是展开一段完整的历史时间线(How AI overcomplicates simple questions)。
对我们这些身处区块链领域的人来说,这种过度复杂化不仅是恼人的小问题——它可能成为阻碍。想象把一个 AI 代理部署到 Solana 上去监控 meme 代币的上线动态。像按成交量重排最近的拉盘这样简单的任务本该一目了然,但如果 LLM 开始虚构代币起源故事或预测不相关的趋势,你最终得到的可能是误导性的洞见。像 Edgar 参与的 Paladin Solana 这类项目,依赖精确的 AI 来做安全检查和分析。过度富有创造性的回答会放大 DeFi 中的风险,或通过对本应简单、由病毒式传播推动的流行趋势进行过度分析而削弱 meme 文化的趣味性。
幸运的是,研究界正在正视这一问题。一篇关于动态任务中推理能力的论文表明,过度推理会损害小模型在简单任务上的表现,而更大的模型更具鲁棒性——但即便是它们也并非万无一失(Reasoning Capabilities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on Dynamic Tasks)。开发者们在尝试各种 prompt engineering 技术,比如明确指令“保持简单”或使用抑制冗长的技巧。在 meme 代币的语境下,这意味着为 LLM 做加密领域的专门微调,让模型优先做事实性的重排序而非创作性叙述。
Edgar 对更多文献的呼吁是切中要害的,也在 AI 与区块链圈子里引发了讨论。随着我们用像 Dark Research AI 这类工具推动边界,解决过度复杂化的问题将是让 LLM 成为 Web3 世界中可靠伙伴的关键。如果你在构建或交易 meme 代币,务必关注这一点——更简洁的 AI 也许意味着更聪明的策略。你在加密领域遇到过 LLM 的这些怪癖吗?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