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为什么最大的 AI 加密代币只排第 28:社区对 Bittensor 被低估的看法

为什么最大的 AI 加密代币只排第 28:社区对 Bittensor 被低估的看法

在加密货币这个节奏飞快、由话题炒作常常推高估值的世界里,有一个板块的排名出人意料地低调:AI 代币。最近,@S4mmyEth 在 X 发起的一条 讨论串 引发了社区对为何最大的 AI 代币——Bittensor 的 TAO——市值约 45 亿美元却仅排第 28 的热议。毕竟,AI 被誉为我们这一代最具颠覆性的技术,驱动着从聊天机器人到自动化系统的方方面面。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拖后腿?

解读讨论串:核心问题

@S4mmyEth 用一句直白却具有挑衅性的话开启了话题:“为什么最大的 AI 代币只排第 28,市值 45 亿美元?而 AI 是我们这一代最具颠覆性的技术。”该帖引发了 100 多条回复,吸引了加密爱好者、开发者和怀疑论者参与讨论。讨论凸显了加密领域的一个关键张力——实用性与叙事的较量。

对不熟悉 Bittensor 的人来说,它是一个去中心化协议,激励机器学习模型的创建与共享。可以把它看作一个点对点网络,AI 开发者可以贡献模型,而 TAO 代币通过共识机制奖励优质贡献。有点像人工智能领域的 Bitcoin,强调去中心化以避免集中化科技巨头的弊端。

社区的主要见解

回复中既有乐观也有批评与实用建议。以下为主要主题的梳理:

  • 缺乏话题热度与营销:用户 @ThePhunky1 指出 Bittensor 很少被关注:“因为人们不理解 Bittensor。没有热度、没有营销,没有大多数 CT(Crypto Twitter)会注意的东西。”在一个病毒式梗图和名人背书能让代币一夜爆红的空间里,Bittensor 更专注于实质而非表象,这意味着它在悄无声息中积累价值。这种“长期低位”的策略对早期采用者可能带来巨大回报。

  • 叙事层面的挑战:@S4mmyEth 在讨论中补充道:“TAO 有大量聪明且饥饿的开发者,但难点在于如何把它的价值主张用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传达出来。”把它称为“AI 的 Bitcoin”或许能获得关注,尤其是考虑到 Bitcoin 将在 2025 年 12 月迎来下一次减半,可能会提振相关资产。但现在,将去中心化 AI 的概念解释给新人仍然是个门槛。

  • 实用性 vs. 投机:多位评论者把 AI 代币与 DeFi 项目对比。@valkiz_jr 认为:“笑了,因为大多数‘AI 代币’根本没在真正做 AI,它们只是搭着叙事走。DeFi 在热度到来之前就已经有真实的效用……AI 加密还没到那一步。”这反映出更普遍的观点:meme 代币靠娱乐与社区驱动,而像 Bittensor 这样的真正 AI 项目需要证明现实世界的用例才能攀升排名。

  • 智识门槛:@tylerdurdeth 将其比作 Bitcoin 的早期阶段:“要理解 Bittensor 的运作需要太多的求知欲。就像 13 年前只有少数人费心去理解 Bitcoin 为什么如此革命性。”他把 TAO 视为一项世代级财富机会,强调其长期潜力而非短期拉升。

  • 对 AI 代币整体的怀疑: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earlyxbt 嘲讽道:“‘AI 代币’跟 AI 有什么关系?没有,”而 @cumbercapital 则称大多数代币为“没用的垃圾”。这些观点强调了项目必须提供切实价值,而不仅仅是噱头。

这对 Meme 代币爱好者为何重要

在 Meme Insider,我们经常报道叙事如何把 meme 币推向天价——想想 Dogecoin 或 PEPE,这些代币依赖社区氛围和病毒式时刻。像 TAO 这样的 AI 代币则代表另一面:深度技术具备巨大上行潜力,但采用速度更慢。讨论串暗示,随着 AI 与区块链的进一步融合(比如在去中心化计算或 AI 生成内容方面),我们可能看到二者的交汇。想象一下由 AI 驱动的 meme 代币,用来支持更智能的交易机器人或内容创作——那才是真正的颠覆所在。

目前看来,摩擦反而是一种隐形的朋友。正如 @S4mmyEth 在回复一位评论者时所言:“摩擦是我们的朋友。”它让项目更专注于开发者而非投机者,可能带来更可持续的增长。

展望未来:能改变 AI 加密格局的转折点

什么可能改变现状?回复建议包括更清晰的沟通、切实的实用性里程碑,以及可能与更广泛趋势(如 Bitcoin 减半)挂钩。如果你准备深入 AI 代币,先从浏览 Bittensor 官方网站 或加入 X 上的社区开始。关注 TAO——它或许是在充斥着花哨噱头的市场里沉睡的巨人。

这场讨论提醒我们:在加密世界里,耐心常常奖励那些能看得比炒作更远的人。你对 AI 代币怎么看?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吧!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