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为什么推出区块链比看起来更难:关于企业级 L1 的专家见解

为什么推出区块链比看起来更难:关于企业级 L1 的专家见解

在快速演进的区块链世界里,meme 代币正爆发式流行,最近在 X 上的一场讨论为雄心勃勃的项目敲响了现实警钟。Anza 的首席经济学家 Max Resnick 发起了这场对话,直接指出:试图打造自己区块链的团队往往严重低估了其中的复杂性。他估计全球真正深谙这些系统运作的人不到 100 人,而随着越来越多公司推出自己的 Layer 1(L1)区块链——类似 Ethereum 或 Solana 这样的底层网络——这些专家将会供不应求。

作个背景说明,L1 区块链是处理交易并通过共识机制(比如权益证明或工作量证明)来确保安全的基础网络。“Corpo L1s” 指的就是由大公司推出的这些链,通常用来为其产品或服务打造定制化生态。但正如 Resnick 所指出的,自行搭建并不像 fork 开源代码然后收工那么简单。挑战包括保护网络免受攻击、优化以实现每秒数千笔交易的高吞吐量,以及在扩展时保持去中心化。

这个见解在 meme 代币领域引起了强烈共鸣,因为速度和低成本往往是病毒式成功的关键。许多顶级的 meme,例如在 Solana 上的那些,之所以能蓬勃发展,是因为底层链经过实战检验并且性能优越。从头构建新的 L1 可能带来宕机、被攻击或差劲的用户体验——这些问题早已葬送了不少名不见经传的项目。正如 Anza 的核心工程副总裁 Brennan Watt 在回复中幽默地表示,他很庆幸真正专家的数量大于零。

该话题吸引了加密社区的广泛回应。赛博朋克律师兼 MetaLeX 创始人 Gabriel Shapiro 赞同 Resnick 的观点,罕见地达成了一致。其他人提出替代方案,比如 defido 建议直接在 Solana 上构建,而不是重新发明轮子。Matroos Labs 的 Jinsuk 质疑单实例部署的难度,但也承认要可靠地运行多节点存在许多障碍。

Rez 指出,像 Plasma 这样的团队由前 Fuel Network 开发者组成,显示出人才正流向有前景的项目。Miles 则附上了 AWS Managed Blockchain 的链接,暗示托管服务或许能简化一些工作,尽管真正的定制化常常仍需内部专业能力。Rakurai 强调,发布一条链是一回事,但在真实使用场景下保持其高性能才是许多项目失败的根源——这是在过载网络上发起的 meme 代币发行深有体会的教训。

对于 meme 代币创作者和区块链从业者来说,这场讨论强调了利用成熟平台的价值。与其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自定义 L1,不如专注于让你的代币脱颖而出的要素:社群、叙事和实用性。像 Solana 这样的链提供高 TPS(每秒交易数)和活跃生态,降低了新 meme 病毒式传播的门槛。

随着企业巨头进入这一领域,高级区块链工程师的稀缺可能会推高薪资并引发挖角战。如果你活跃在 meme 领域,通过像 Meme Insider 这样的资源保持信息灵通,可以帮助你在不断演变的格局中更聪明地构建与决策。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