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化的加密世界里,meme 代币能把一个看似荒诞的点子在一夜之间变成数十亿美元的市值,很容易让人对那些不显得“立刻走红”的概念置之不理。但正如加密影响者 @basedkarbon 在 X(前称 Twitter)最近的一条线程中指出的,历史告诉我们,最大的颠覆者往往以被低估为起点,看起来似乎产品-市场契合度(PMF)很低。PMF 基本上是指产品满足强烈市场需求的程度。把它想象成把一个小众想法变成必需品的火花。
这条线程一开始引用了 Solana 联合创始人 Anatoly Yakovenko (@aeyakovenko) 的一句话,他在推文中说隐私在加密领域缺乏真正的 PMF——它并不是那个能自行改变用户习惯的“杀手级功能”。下面是引发讨论的截图:
BasedKarbon 反驳道,许多被贴上 PMF 低标签的事物最终却改写了整个行业。他列举了诸如个人电脑、互联网、亚马逊的电商模式和流媒体服务等经典例子。过去怀疑者会说:“家里谁需要一台电脑?”或者“有实体店,为什么要网购?”听起来熟悉吗?这与当下对加密隐私的态度如出一辙——很多人认为我们已经有了公开链,为什么还要用私密交易来搞复杂化?
但对 meme 代币爱好者来说,事情在这里变得有意思。meme 代币本身就是区块链中终极的低 PMF 成功案例。Dogecoin 最初在 2013 年只是个玩笑,毫无“真正”效用,但却凭借社区炒作和病毒式传播膨胀成数十亿美元市值。Shiba Inu、Pepe,甚至像 Popcat 这样的新兴代币也都遵循了类似路径,证明看似小众或轻浮的东西在时机成熟时也能吸引巨大的市场。BasedKarbon 的观点?隐私可能是下一个。一旦数据泄露和监控担忧上升,尤其在各国政府盯上加密交易的背景下,私密链或隐私工具可能从“可有可无”变成“必不可少”。
他在后续推文中再次强调:“事后看来把那些东西说成 PMF 低很可笑,但大多数反对理由都建立在‘人们不想改变’或‘我们已经有 X,为什么需要 Y?’之上。”完全正确。在 meme 代币圈里,我们无数次听到“既然有比特币,为什么还买狗币?”但事实是,我们看到 Solana 上的 meme,比如 Bonk 或 Book of Meme,在牛市中也能暴涨,因为它们触及了传统金融所忽视的有趣、社区驱动的叙事。
线程里有个回复用带讽刺意味的方式指向智商门槛:“你得有智商才会想要隐私”,并配上一张 George Carlin 关于平均智力的梗图。刺痛但也有道理——很多用户直到遭遇钱包被揭露身份或税务问题时,才会把隐私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对于深入研究 meme 代币的区块链从业者来说,这条线程提醒人们别只看表面。隐私技术,比如 zero-knowledge proofs(ZKPs——通过复杂数学在不泄露细节的情况下验证交易)或像 Monero 这样的隐私链,可能会与 meme 生态系统结合。试想匿名的 meme 代币发行或交易,可以规避前置抢跑(front-running)机器人。像 Tornado Cash 这样的项目尽管面临监管挑战,早期已展现出潜力,而在 Solana 上的新项目可能重新点燃这种热潮。
BasedKarbon 在加密圈的 Twitter 上以擅长捕捉 meme 趋势著称(他曾发推预测 Popcat 会达到 10 亿美元以及不公平发售的陷阱),他并非空谈。他的简介——“karbonpilled”——暗示着对加密底层文化的深度研究,他的发文常把 meme 文化和严肃洞见结合起来。如果历史重演,隐私或许会触发下一波 meme 代币创新,把“低 PMF”变成新的热点。
想加入讨论吗?查看完整线程:在此查看完整线程。如果你在构建或交易 meme,关注隐私工具——它们也许就是那个能改变一切的被低估宝石。你怎么看:隐私是加密领域的沉睡巨人,还是仍然太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