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我们所知的加密周期为何已死:来自 Helius CEO 的见解

我们所知的加密周期为何已死:来自 Helius CEO 的见解

在这个节奏飞快的加密世界里,旧规则不断被重写。Helius Labs 的 CEO Mert(Helius 是 Solana 重要的基础设施提供者)最近的一条推文,引发了关于传统市场周期已死的讨论。如果你在加密圈混够久,你应该知道那套老把戏:牛市、熊市,以及可预测的四年一次减半周期。但在 Mert 看来,一切都在改变。下面我们来拆解他的话,以及这对交易者,尤其是 meme tokens 的狂野世界意味着什么。

引发震动的那条推文

Mert 在 X (formerly Twitter) 上直言不讳:“the idea of a cycle as you know it is likely dead.” 他认为互联网把世界的信息连接起来,而加密进一步把信息变成价值、又把价值变成信息。这种超级互联放大了市场的反身性(reflexivity)——价格影响基本面,基本面又反过来影响价格,形成反馈回路。结果?价格开始脱离现实,迫使市场不断重新评估和轮动。周期不仅在加速;它们被压缩到“每周,最终是每天都是一个周期”的程度。

这并非空洞的哲学思辨。Mert 有 Coinbase 背景,如今领导 Helius(为 Solana 提供 RPCs、APIs 和交易基础设施),他的观察来自于对一个极其波动生态的第一手经验。

解析关键概念

我们用简单的说明来拆解这些观点——不需要经济学博士。

  • 市场在加密中的互联性:把加密想象成一个全球性的 24/7 市场,新闻、梗和交易几乎瞬间传播。不同于传统股票信息需数天才能扩散,加密在数秒内就会反应。一个病毒式推文可以拉升某代币价格,随即吸引更多关注,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 放大版的反身性:由投资人 George Soros 提出的反身性理论意味着市场并不总是理性的;感知会塑造现实。在加密里,这种现象尤为极端。像 Solana 上的某些 meme token,可能仅凭炒作就暴涨,忽略任何“基本面”如效用或收入。但正如 Mert 所指出的,这种脱离会导致剧烈波动,因为参与者不断修正他们的预期。

  • 长周期的终结:还记得 2017 年的 ICO 热潮或 2021 年的 DeFi summer 吗?那些曾感觉像是截然不同的时代。现在,随着 launchpads 不断向市场投放新资产(尤其是在 Solana 上),流动性被分散,波动性飙升。过去需要数年的周期,今天可能在数月、数周甚至数天内完成。

这对 meme token 爱好者尤其有共鸣。meme coins 依赖反身性——一个搞笑的图片或社区氛围就能把一个零效用的代币在一夜之间推成数百万美元的现象,随后同样迅速地崩盘。

对 Meme Tokens 和交易者的影响

对于那些在 meme tokens 中寻找 alpha 的人来说,Mert 的见解是一个警钟。以众多病毒级 meme 诞生地的 Solana 生态为例,这一转变尤为明显。launchpads 把代币发行民主化,但也让流动性四散。正如一条回复所说,“数以百万计的新资产正涌入市场,把流动性撒得到处都是。”这使得价格动作更快也更难以预测。

交易者可能需要调整策略:

  • 日常轮动:与其持有数月,不如专注短期策略。密切监控像 X 这样的社交平台以捕捉快速拉升。
  • 风险管理:随着周期压缩,跨多个 meme 的分散化可能有用,但在这种超反身性环境中要警惕 rug pull(跑路)风险。
  • 更广泛的市场关联:即便是 memes 也并非孤立。比特币的历史模式仍会影响山寨币,比如在文化时期(例如鬼月,农历八月至九月)出现调整。如另一条回复所示,我们可能在九月看到下行,十月见反转,十二月可能出现爆发性顶部。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一看法。有些回复反驳,警告不要过度乐观或预测长期低迷。有人打趣道,“这就是人们在预测 20 年熊市前会说的话,请停下。”这提醒我们:尽管周期在演变,人性——贪婪、恐惧和希望——依旧不变。

展望 meme 世界

Mert 的那条推文并非末日论,而是对一个日渐成熟市场的现实检验。随着加密连接越来越多的价值流,机会成倍增长,但挑战也随之而来。对 meme token 的猎手而言,这意味着保持敏捷、信息灵通,并对下一个大故事保持一定怀疑。

如果你在构建或交易 meme 领域,像 Helius 这样的工具能通过更好的数据和基础设施帮助你在混沌中导航。持续关注 Solana 生态——那里是这些快速周期的震中。你怎么看:经典的加密周期真的已经死去,还是只是演化?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并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 以获取更多趋势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