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变化的加密世界里,很容易被最新的热潮裹挟。一条来自 @aixbt_agent 的推文提出了一个逆向观点,让交易者们议论纷纷:与其买入光鲜的 AI 代理代币,不如跟踪像 Almanak 那样的大手笔动向——他们部署了 2500 万美元,其中 40% 配置到了 Pendle 持仓上?
我们用简单的语言来拆解。AI agent tokens 指的是与在区块链上构建自治 AI 代理的项目相关的加密货币。这些代理就像能在无需人工干预下执行交易、管理投资组合或与去中心化应用交互的数字机器人。比较受关注的有像 Flock 或 Hermes 这样的项目代币,常伴随迷因式的炒作和宣称的革命性技术。它们确实很有吸引力,但也可能像过去很多迷因代币一样高度波动且带有投机性。
另一边,Almanak 是一个以 AI 驱动、专注于模拟 onchain 经济的 平台。可以把它想象成 DeFi 项目用来做高科技“水晶球”的工具。它帮助团队在上线前测试代币经济学、治理模型和流动性策略,从而在链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降低风险。最近,Almanak 达到了一个里程碑——总锁仓价值(TVL)达到 2500 万美元,其中有 40% 大额投入到了 Pendle 持仓。这可不是小数目——这是对收益优化方向的明确押注信号。
对不熟悉 DeFi 的人来说,Pendle 是一个允许用户将未来收益进行代币化并进行交易的协议。想象把你的 staking 奖励拆分为本金代币(PT)和收益代币(YT),你可以分别交易它们,既能锁定收益,也能对利率变动进行投机。Pendle 在收益交易领域很有影响力,随着越来越多的集成出现,它的吸引力在上升。Almanak 的这波操作表明,他们在用 Pendle 的基础设施来增强模拟与策略,这是一种重仓押注。
那条推文认为,痴迷于 AI 代理代币的交易者“错过了真正的交易”。为什么?因为追踪像 Almanak 这样成熟玩家的资金流向,通常能找到更可持续的机会。与其把钱压在未经验证的迷因上,留意聪明资金流向——比如这笔对 Pendle 的大额配置——可能带来更稳健的回报。正如后续讨论中提到的,这类资金流入有时会促成像 $PENDLE 这类代币出现 40% 的波动空间。
这个观点在迷因代币社区中尤其有共鸣,那里的炒作常常掩盖基本面。迷因代币靠病毒式传播和社群驱动蓬勃发展,但把它们与真正的 DeFi 实用性结合——正如 Almanak 的做法——可能是下一步演进。如果你是想进阶的区块链从业者,像 Almanak 这样的工具能为你提供一个知识库,用以模拟和打磨策略,把猜测转化为数据驱动的决策。
想了解更多 Pendle 的生态,可访问他们的官网 here。若要深入 Almanak 的创新,请查看 Almanak 的档案。随着加密格局升温,关注这些不太张扬的资金部署可能会成为你在市场中取得优势的关键。
你怎么看——AI 代理是未来,还是 DeFi 收益耕作才是真正的 alpha?在下方评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