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区块链和加密世界里,炒作常常跑在现实前面。近期 X(前 Twitter)上一条由艺术家兼交易者 @bunjil 发布的讨论串激起了有趣的讨论。帖中把 AI 在视频和图像上的“革命性”承诺,与加密游戏如何“革命化”游戏行业相提并论。剧透:结论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光鲜肯定。
核心论点:炒作 vs 现实
Bunjil 的主要观点直击要害:“AI 视频/图像很可能会以与加密游戏‘革命化’游戏行业相同的方式‘革命化’创意产业。它们的说法很像。”对于不熟悉加密史的人来说,加密游戏指的是围绕 play-to-earn 模式、游戏内 NFTs 以及像 Axie Infinity 这样的区块链游戏的繁荣。它曾承诺颠覆游戏世界,让玩家拥有资产并赚取真实收入。但尽管它制造了话题和一些成功案例,并没有取代传统游戏巨头,也没根本改变大多数人的游戏方式。采纳受阻于市场崩盘、可扩展性问题,以及人们意识到“好玩”常常被“赚钱”压在了次席。
Bunjil 认为 AI 在创意领域可能走类似的路。确实,像 Midjourney 或 Stable Diffusion 这样的工具能在几秒钟内生成惊艳图片,但真正的革命?那需要“对微观细节和用户每一个奇思妙想的完全掌控”,这看起来很遥远。没有这种精确度,AI 仍然是新奇工具——适合快速产出想法,但不足以完全实现创作者的精确愿景。
这在 meme token 领域尤为相关,因为创意就是王道。meme coins 的成功依赖于易于传播、与文化高度契合的视觉和叙事。想想 Dogecoin 的柴犬形象或 Pepe the Frog——简单却具有标志性。AI 可以加速 meme 的生成,但如果缺乏“品味”或控制力,我们可能会得到大量千篇一律的作品,而不是那些由社区推动、带劲儿的爆款。
深入讨论:回复与反驳
讨论串并未止步于原帖。e/acc 等项目的创始人 @stableshaman 参与补充道:“顶级创意天才之间的差别更多是品味而不是能力。顶尖设计师并不是最会画线条的人;他们知道哪些线条看起来好。AI 基本没有品味,而且也没有被优化去追求品味。”
Bunjil 也同意,强调在没有控制力的情况下,品味是无用的:“对普通人来说没有灵魂的平庸产物可能是胜利,但它们很少能真正竞争,除非它们能让人们精确执行自己的审美。”用 meme 的语言来说,这说得非常到位。一枚能火的 meme token 不只是艺术本身;它要捕捉时代精神——在正确时间带来正确的氛围。AI 可能能生成一千张狗图,但哪一张会成为下一个 $DOGE?那是人类品味在起作用。
其他回复也表达了类似怀疑。@BTCBullishBeast 指出:“当然,但说实话——真正的创造力不可能被完全自动化。”而 @DegenFully 补充道:“目前,AI 更多是想法的加速器和生成器,而不是一把具有外科级精度的工具。真正的革命会在它开始像艺术家手中的画笔那样运作,而不是像一台带来惊喜的机器时到来。”
这些观点突显了区块链圈内的一个关键矛盾。meme token 创作者常用 AI 做快速原型,但真正的魔力来自社区的调整、迭代和注入个性。像 Runway ML 或 Adobe Firefly 这样的工具在进步,但对于造就病毒级 meme 背后的微妙工作来说,它们还未完全成熟。
对 meme token 和区块链从业者的影响
那么,这对你——作为区块链爱好者或 meme token 猎手——意味着什么?首先,不要盲目相信炒作。就像加密游戏教会我们的那样,仅有区块链并不能造就一款好游戏,AI 也不会自动把每个创作者都变成毕加索。在 meme 世界里,像 $PEPE 或 $WIF 那样基于文化相关性爆发的代币,AI 可以帮助放大想法,但无法替代人类的那一抹火花。
话虽如此,交叉点仍然令人兴奋。结合 AI 与区块链的项目层出不穷,比如 AI 生成的 NFT 系列,或用生成艺术的 meme launchpad。比如可以看看 Aavegotchi,它将游戏、NFT 与现在逐渐加入的 AI 元素混合起来,或其他正在用 AI 策展实验的兴起平台。
作为前 CoinDesk 主编,我见过一波又一波的“革命”来来去去。教训是什么?专注于基本面。对 meme token 来说,这意味着社区、时机和真实性比技术噱头更重要。AI 和加密游戏是工具,而不是救世主。
如果你在这个领域做产品,尝试把 AI 当作构思工具,但要磨练你的审美来完成作品。也别忘了关注 Crypto Twitter——像这样的讨论串是发现趋势、赶在主流前面的大金矿。
你怎么看?AI 真会彻底翻转创意领域,还是又一轮炒作周期?在下面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 获取更多关于 meme token 和区块链新闻的见解。